|
|
|
|
|
|
|
|
|
|
鲁派服装亟待做强
近日在青岛召开的全省服装行业工作会议透露,在全国销售收入前十名的服装企业中,浙江占4席,山东只有1家,而且前三名全是浙江的。在利润前十名的企业中,浙江5席,山东没有一家。对此,省纺织工业办公室负责人说,我们尽管经过多年经营,鲁派服装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都在增长,但从整体上看还有较大差距。
我省目前约有规模服装企业400多家,2002年全社会服装(针、梭织)总量可达30多亿件,服装总产量居全国第四,服装出口额居全国第五。但规模企业少、布局散、优势不够集中,尤其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骨干企业和航母式企业集团。与此同时,行业内存在无序竞争、竞相压价现象,以某类出口梭织服装的平均单价为例:上海13·66元/件、江苏11·16元/件、浙江10·67元/件,而我省仅8·76元/件。
专家认为,鲁派服装主要缺少特色服装板块,而广东、浙江的服装业之所以发展迅速,板块式区域特色是主要支撑点,像广东沙溪的休闲装,新塘的牛仔、海南的内衣、温州的西装、嵊州的领带、宁波的男装、杭州的女装等。另外,我省服装自创品牌主要集中在男西装,女时装、童装、休闲装、针织外衣等服装品牌屈指可数;外贸加工专业化程度低,几乎来什么单做什么活;部分出口服装在安全和质量等方面与国际标准有差距,还没有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得力措施。
有关人士指出,山东服装业要加快发展,首先要有量的提高。省有关部门决定,扶植发展即墨的针织工业集群、海阳的羊毛衫工业集群、淄博的牛仔面料服装工业集群等,尽快形成新的“联合舰队”,依靠群体优势,膨胀总量、创建品牌。服装研究专家谭安认为,山东要实现建设服装强省的目标,必须用品牌工程开发市场。我省目前已有的“雪驰”和“即发”两个中国服装名牌以及“红领”等29个省内名牌,要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已进入国际市场、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服装大型企业,要积极申请确认中国驰名商标和出口产品商标在国外的注册,同时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的先进标准,开发生态环保服装,冲破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环保壁垒。(大众网)
|
(2003-01-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