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天津工业大学跨越发展造就人才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2002年我国纺织高等院校广大师生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要实现我国纺织工业强国之梦,任重道远,纺织高校的健康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们走进国内4所纺织高校,感受校园的勃勃生机和亮丽风采。
2002年,天津工业大学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校园建设为氛围,党的建设为保证的办学思路,进行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了由单科院校发展为多科性高等学府、由传统纺织向高科技纺织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的跨越,造就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厚基础、宽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性人才,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2002年召开了天津工业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校党委书记李全生对“十五”期间学校的发展做了全面部署。全校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全年共有518名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李岚清副总理来校视察
2002年10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天津工业大学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复合材料展览,对膜技术和复合材料等高科技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
3.学校机构及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按照总量控制、微观放权、规范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天津工业大学实施了学校机构改革和管理中层岗位的聘任。分配制度改革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资金向教学、科研、管理的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
4.学科专业建设得到加强
建立了经济学院、会计学院、软件学院、职技与成教学院、外国语系、社会科学系;纺织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纺织实验中心“生态实验室”也落户学校。学校还申报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科学技术、光信息科学技术、财务管理和金融工程六个新专业。
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注重教师的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2002年引进和调入博士6人、硕士36人;有35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有118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
6.科研经费不断增长,科研成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2002年全校到位科研经费比2001年增长28%,全年新增科研项目134项,共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型专利1项。全年共鉴定、验收科研项目51项,发表论文446篇。立国家和市级课题43项,校级课题111项。膜天公司年产100万中空纤维膜项目经国家计委批准已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2亿元。膜分离技术已推广应用到新加坡、泰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复合材料研究所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学校加强了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
2002年与中国联通天津分公司签订协议,每年向在校大学生颁发奖学金10万元;与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签订协议,每年向在校大学生颁发奖学金100万元。
8.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002年学校组织开展了“人文素质讲座”、“学生学术科技节”和“文化艺术节”等活动。《E缘学生网建设规划及实施》课题通过验收,E缘学生网站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创业团队在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全国铜奖。
9.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校落成
该图书馆在校教学主楼E区落成后,将成为天津市高校的信息中心。在电子图书馆中,可进行公共检索、联机编目和天津市高校16所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形成了天津市高校文献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服务与保证系统。
10.各项体育运动结硕果
天津工业大学女子龙舟队获澳门大学生龙舟邀请赛冠军、天津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500米、10公里赛两项冠军;铅球在全国大学生田径赛获第一名;男排获全国大学生排球赛第二名,并代表中国青少年参加欧洲青少年俱乐部邀请赛获冠军;在全国大学生游泳比赛中获4金、7银、10铜;在天津市“十运会”中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
(2003-01-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