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日本技术壁垒多而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关税壁垒已渐显脆弱,贸易壁垒的重点正向技术壁垒转移。据统计,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已占非关税壁垒的30%,其重要性越来越大,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也不例外。日本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技术标准与法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与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绿色技术壁垒三个方面。
技术标准与法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以规定贸易产品特性或其生产工艺、生产方法的标准与法规。日本的技术标准与法规名目繁多,然而尽管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的标准,但仍有不少技术标准和法规与国际通行标准不一致。如日本要求进口化妆品与之指定的化妆品成分标准(JSCL)、添加剂标准(JSFA)和药理标准(JP)一致,只要其中一项不合要求,产品就将被拒之门外。
日本对进口农产品、畜产品以及食品类的检疫防疫制度非常严格,对于入境农产品,首先由农林水产省下属的动物检疫所和植物防疫所从动植物病虫害角度进行检疫。同时,由于农产品中很大部分用作食品,在接受动植物检疫之后,还要由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检疫所对具有食品性质的农产品从食品角度进行卫生防疫检查等。
在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程序方面,凡进入日本市场的各国商品,日本的进口部门均对其国内的生产、消费、需求领域作动向调查,并由商品流通业界做定性分析。只有对比性、代表性、适用性、流通性,且多样化、个性化、感性化和市场畅销率高的商品才能获准进入日本市场。
日本目前有25项认证制度,如适用于玩具的“ST”认证,适用于婴幼儿以及老年人用品、家庭用品、运动休闲等产品的“SG”认证。对某些产品,日本进口商在进口前不仅对它的国内市场进行动态调查,做出定性定量分析,还要对产品进行质量认证,或对其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进行合格评定。
日本的认证制度与合格评定程序分强制型和自愿型两类。强制型认证与合格评定以法律形式颁布执行,其认证和评定的对象主要是消费品,电器产品、液化石油器具和煤气用具等。自愿型认证由企业自愿申请,适用于强制型以外的产品,采用“JIS”认证标志。日本的质量认证与合格评定由政府部门管理,并使用各自设计和发布的认证标志。在日本,最大的质量认证部门是经济产业省,它所管理认证的产品占全国认证产品总数的90%左右。
绿色技术壁垒是指那些为保护环境或以环保名义,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是禁止贸易的措施。这些措施可通过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形式颁布,也可采用认证与合格评定的方式。在划分上,一般把涉及环保或以环保名义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单分出来,称为绿色技术壁垒。
日本的绿色技术壁垒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日本科技水平较高,在环保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绿色技术标准,对国外产品的进入限制性很强。其次,利用环境标志对进口商品进行严格限制。环保标志不仅要求产品质量达标,且产品生产、销售、运输、消费的全过程都要有利于环境,对人体健康无害。在包装制度方面,要求产品包装必须利于回收处理且不能对环境产生污染。此外,在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方面,日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十分敏感,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要求日趋严格。如日本对进口中国大米的农药残留检测已增至103项。
《经济参考报》 王 妍
|
(2003-01-2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