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稿件 浅谈保暖服饰
现代人为了减肥而绞尽了脑汁,冬季的臃肿衣装更令人烦恼。各种保暖内衣如“金阳绒、“生态绒”“南极棉”等相继问世,将有助于推动传统冬装的“春秋化”,从而为现代人冬季“减肥”带来了福音。 到目前为此,特种半智能型纺织品生产已成为现实,这些织物中含有石蜡圆粒,根据温度来改变它们的聚集状态,从而使人体感到凉爽或使其保暖。虽然高科技产品应有比传统产品更高的价格,但保暖服饰的市场销售还刚刚起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带附加值的服饰成功地销售就尤为重要。鉴于这些发展及各部门的交流,需要对保暖服饰的特性做一定的解释。
1.保暖原理:
在冷湿环境条件下,穿不同服装时,人体的冷热感觉差异是很大的,此时,造成人体感觉不舒适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潮湿以及人体自然出汗导致的冷湿感觉。人体与环境间的湿传递过程一般为皮肤表面蒸发、扩散、服装对汗液的吸附、服装内表面的凝结、毛细效应、服装表面的蒸发及扩散、对流等。热传递过程一般为人体放出热能、扩散、服装对热能的吸附、服装内表面对热的传递、通过服装内层絮毛细效应、服装表面的蒸发及扩散、对流等。人体的散热的途径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但在冷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是靠吸收热辐射,阻止传导,封闭对流来维持平衡,它们占人体总散热量平衡的75%以上。下面从纤维、纱线、织物三个方面论述:
1.1纤维
(1)远红外纤维它不但可以吸收太阳光或人体辐射出的远红外线而转化重新辐射出特定波长的红外线,而且可以在绝对零度以上的任何温度场里发射出波长和功率与其温度相应的远红外线,使远红外纤维以保温、保健和抑菌的优异功能赢得人们的关注。据报道:日本在80年代中期率先将远红外辐射理疗技术与纺织品的研究开发相结合研制出远红外功能纤维,并在以后的几年间不断向市场推出一批远红外织物。我国自90年代初中期陆续研制开发出远红外涤纶、丙纶、锦纶纤维,并对这些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探讨研究,开发出了一些针织面料和产品。
(2)调温腈纶Outlast 内含相变材料(Pcms),而目前使用的相变材料可起调温器作用,如冰融化成水(固相变液相)吸收能量温度不变,反之液相变固相能释放出能量保持温度不变,他们在腈纶中加入了含低熔点的微胶囊,使蜡在限定范围内反复发生固—液相态变化,保持温度恒定。经寒冷天气测试证明,一般对照服装可使皮肤产生5.5℃温降,而调温腈纶服装仅使皮肤产生1.5℃温降。这4℃差异正是人体皮肤正常温度92℃与不舒适冷感温度88℃之差。目前调温腈纶产品抗外界极度冷、热变化的保护效果只能维持有限的时间,这主要与服装结构和环境温度有关,其主要用途是生产激烈运动服装,防护服和军用装备等。
1.2 包芯纱:
具有舒适功能性的包芯纱一般以合成纤维作为芯,天然纤维包在外面,特种弹性包芯纱是以合纤长丝作为芯,天然纤维包覆在外的包芯纱,这种纱均匀性好,光泽好,耐磨。在纺织加工过程中,采用一种透水性好的外皮包覆保护,从而得到一种皮芯微细孔结构的舒适功能性纤维。另外,这种纤维由于大量微细孔的存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孔中可积聚相当多的静止空气,还可起保暖隔热的作用。国内还开发出了三层复合包芯纱,以棉纤维包覆在外层,涤纶短纤维作为芯,以超细涤纶长丝作为中间层。外层棉纤维可快速从体表吸收气液两相的汗液,然后利用毛细管作用输送汗液至芯部的涤纶短纤维,靠空气侧的纤维与皮肤侧纤维之间形成了湿度梯度,外侧棉纤维较中间层涤纶纤维吸湿性强,中间层毛细管作用强于芯层,放水分能迅速向外侧传递,并由外侧棉纤维向空气中蒸发。用这种包芯纱作为服装面料的原料。织物质量轻、质地薄、排湿快,且有阻热、透水、透气的功能。
1.3 双层或多层织物:
对于织物可用某种方式有机地联接不同特性的原料形成流水层和吸湿层,构成双或多层结构的织物。双层织物可以是针织物也可以是机织物,其间分开部分形成织物的内层,而由重叠纱连接织物成为表层。通常织物的里层(与皮肤接触层)采用湿传递特性较好的疏水性合纤,如涤纶、锦纶、腈纶、丙纶,在外层采用吸湿性能较好的原料,如棉、羊毛、粘胶丝或它们的混纺原料,里层织物表面与皮肤点接触,这样的双层织物其吸湿性能较好的外层就形成了一缓冲区域。这是因为里层是合成纤维,湿传递性能好,通过里层合纤的毛细管作用能迅速吸收水分并
很快将汗液传递至吸湿性能较好的织物外层的纤维,从而使内层干燥。从绝热效果来看,内层为合纤的双层织物明显优于单层吸湿性纤维的织物,这是由于通常吸湿性纤维如棉纤维具有较高的保持水分的能力,故剧烈运动出汗后穿着合纤作为织物里层的双层织物服装不会让人有寒冷感。织物里层的表面结构决定了织物对皮肤的舒适感,为了使织物具有良好的皮肤舒适性,织物的里层表面较细的纤维头突出形成间隙,织物与皮肤之间产生点接触,这种方式接触面积相对较小,一方面,织物与皮肤之间有适当的间隙,有利于对流和通风,很大程度上可改善皮肤表层的热湿传递;另一方面,皮肤与织物之间点接触可保持干燥,所形成的空气层还有保暖的效果。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多层结构的织物,这种织物是用不同规格或种类的流水性纤维构成它的吸湿透气原理与天然纤维完全不同,其织物结构是采用毛细管作用不同的纱分别作为织物的各层,表层用较细毛细管效应或细特丝,里层用较粗毛细管的纱或粗特丝,表层毛细管作用比里层大,形成了表层与里层的临界面上存在吸力差异,使液体的里层吸到表层,这种差动毛细管结构的产品可使汗水从皮肤表面迅速地向织物表层输送,不会倒流,表层既能大量的吸收汗水使之不进人纤维结构内部,并且又能在织物表面大面积蒸发,所以干燥快,易洗涤,这种织物一般设计制造成多孔、里层凹凸结构,这样的结构,气相汗和空气的通过阻力小,通气性良好,贴身感觉佳,穿着无骤冷感和粘贴感。
2.0 产品介绍:
2.1 阳光内衣:该产品是将能吸收和发射阳光中 4 pm~14 pm波长的远红外线陶瓷微粉融入丙纶纤维中,制成“阳光纤维”,然后纺纱制内衣。该内衣不仅保温性能比普通织物高,而且具有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和杀菌、抑菌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体疲劳。
2.2 太阳绒:该产品是将纤维城植于两层软镜面间,形成厚薄可控的热流阻挡层,形成纤维一气囊一反射集成保温系统。其两层软镜(刺有高密度微孔)可随温度变化热开冷闭,具有仿生调节温度作用。该产品选用澳毛做原料,内部结构呈蓬松多孔绒状,有很好的吸湿性。
2.3 金阳绒:该产品既能保温保健,又能让人保持风度。采用比羊毛热传导系数更低的细旦纤维材料,并在纤维中掺入了含有能促进人体微循环的远红外线粉末,能将人体向外散发的热量吸收并反射回人体,加上细旦纤维的组织结构有益于均匀而有效地排出人体挥发的水蒸气,其通气量为普通保暖服饰的10倍,因此能达到良好的保湿、保健和透气的效果。
2.4 混纺羽绒纱及织物:该技术是在纱线中加入天然羽绒纤维制成的混纺羽绒纱,加入天然羽绒纤维的比例为10%-90%,主要技术指标超过粗纺毛线,并且已经实验出了类似羊毛的织物,这一成果既保持了羽绒的柔软、保暖、防水、耐磨、抗皱等优良特点,又克服了羽绒的不足。(
作者对此有专利)
2.5 聚烯烃运动服:用聚烯烃纤维制作的运动服装正在吸引新的追随者,从超级保龄球服到斜坡滑雪服都受到欢迎。现在国家足球联盟的队员已经穿用了聚烯烃纤维保暖内衣和头、颈保暖护套等产品。因为在冰点以下聚烯烃纤维能发挥轻盈和导湿性能,可使运动员运动自由、并得到保暖,有人称聚烯烃运动服是世界冠军的最佳选择。
2.6 新型双层结构吸汗快干织物:日本东丽公司新研制出用长丝和短纤维梭织而成双层结构织物,它利用芯吸作用,有更好的吸汗快干性能。这种新面料在1999年春夏季面市,该织物外层用加有陶瓷粉的涤纶短纤维为原料,内层采用异型截面吸水涤纶丝,该涤纶丝利用芯吸作用吸收体表汗水并使其扩散,涤纶的纤维层可以把汗水较快散发到空气中,该织物有全棉布的吸汗性能,但干燥速度为全棉布的2倍多,其他优异特性包括:手感柔软,有身骨,回弹性好,有天然纤维布面效果。主要用途有高尔夫装和休闲男衬衫。售价1000日元/m—1500日元/m预计销售第一年即可达25万m。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特种织物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经过国内外纺织界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研究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新型保暖面料及服饰问世。(王剑斌)
|
(2003-01-2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