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珠三角”制鞋等企业坚守贴牌“阵地”
立足于“世界加工厂”这一定位,“珠三角”的国内品牌面对国际市场,仍然不愿意放弃“贴牌”这块有利可图的“奶酪”。他们开始日益认同这种观点:贴牌,不仅是一种权宜之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与顺德的家电业相比,“珠三角”的制鞋业和钟表业似乎要平静得多。
而事实上,仅仅东莞出品的鞋就占到全世界10%;而全球的钟表制品中,有七成来自于中国广东。这些数据并不为外人所道,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制鞋业和钟表业中,“珠三角”长期充当的只是一个贴牌加工为主的角色。
意识到这一点,广东省皮革工业协会和深圳市钟表协会的有关人士1月21日均向记者表示,自创品牌是发展中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但他们同时也坦陈,贴牌生产仍然是企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生存的主要方式。
贴牌,对于“珠三角”打造世界制造基地来说,到底是权宜之计还是生存方式?
随着家电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的厮杀和品牌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顺德家电企业虽然也看重品牌,但对于贴牌生产,他们也不放弃。他们开始日益认同这种观点:贴牌,不仅是一种权宜之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创立品牌路遥遥
在制鞋业实力惊人却很少有自创品牌的东莞,“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二次创业”已经成为制鞋业界的共识和新的发展取向。
目前东莞拥有鞋类厂家1200多家,东莞每年产鞋10亿双,每年对鞋材、制鞋设备的需求超过50亿元。全世界10%的鞋品,是从东莞输出的,辐射面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莞的制鞋业状况是“珠三角”的典型。广东省皮革工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珠三角”的制鞋业一直都以贴牌为主,就目前来说仍然是这样。虽然现在也开始自己做品牌,但目前只是一种过渡状态,由于技术、管理和市场等各方面的限制,这种过渡不可能是一个很短的时间。
当记者问到“自创品牌何时可以崛起”时,这位负责人表示,时间上很难说。
“珠三角”的钟表业也是如出一辙。
“广东钟表产量占全球的70%,但销售额却只占百分之十几,1400多家生产企业中,95%是为人家贴牌生产。”广东省钟表协会理事长钟伟强表达了他对广东钟表业的忧虑。
深圳钟表协会的有关人士表示,他们也意识到品牌的价值,但塑造品牌并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所以目前钟表行业这种“深圳制造”的局面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
据介绍,深圳钟表业中保守数目是800多家,还不包括一些没有登记的小企业和新兴企业。而这1000家左右的企业中,自创品牌叫得响的只有飞亚达、依波等少数几家。
自创品牌贴牌出口
对于要打造世界性制造基地的“珠三角”来说,在一段时期内,与世界工厂还有很大的差距。立足于“世界加工厂”这一定位,“珠三角”的国内品牌面对国际市场,仍然不愿意放弃“贴牌”这块有利可图的“奶酪”。
格兰仕就是一个典型。据了解,在最初的微波炉时代,格兰仕为国际产品贴牌生产,利用这些机器每天8小时做贴牌产品,低价供给发达国家的厂家;作为对使用其设备的补偿,另外16小时则为格兰仕自己制造产品,这16小时制造的产品一部分以贴牌的方式出口,另一部分则打上格兰仕自己的品牌主打国内市场。
格兰仕逐步打造了在国内微波炉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而发展至今,企业并没有放弃贴牌生产。格兰仕在为欧美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产品,市场份额以四成左右让人不容小视,而这些产品,仍然都是贴牌。
创维也用同样的方式在拓展海外市场。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辉阳认为,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家电创自有品牌还很难,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刘辉阳表示:“目前自有品牌的出口只占创维出口的5%,而95%的创维产品已经贴上了别国的标签。” (中国服装网)
|
(2003-01-2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