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文 版    
 
x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企业大全 产品供求 医药站点 产品展示 项目技术 人才中心 医药论坛 医药展会
       综合信息 | 科技与生产| 分析预测 | 新药动态 | 法规文件 | 公告通告 | 国际药事 | 企业动态 |
 
专 题 信 息   
      ·化学原料药
      ·医疗器械
      ·药包材
      ·制药机械
      ·植物药
 
 
 首页 >> 医药资讯 >> 企业动态      
关键字:
 
   企业动态
鞋革“四川造“路有多远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省鞋革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规模和队伍逐渐壮大,其运作方式也从小作坊起步,逐步向现代化生产迈进。成绩虽然令人欣喜,但用国际化的眼光审视,我省鞋革业仍受制于国际跨国公司,缺乏行业组织协调,各自为政,分散竞争……如此种种成为四川鞋革业进入全球市场的致命伤。"四川制造时代"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皮革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近十多年已形成由皮革、皮鞋、皮衣三个主体产业构成的鞋革工业体系。据初步统计,全省规模以上制革企业共9家,以猪皮为主要原料,产量每年在650万张左右,年产值10亿元。

  制鞋业发展迅速。以女鞋生产为主的武侯、以男鞋生产为主的雅安、以童鞋生产为主的温江、以制造猪皮革和低档皮鞋为主的崇州、青神,各具特色,加之全国知名的四川大学皮革学院、四川省皮革研究所、成都武侯金花、万隆鞋材贸易市场、荷花池鞋业批发市场,使四川成为集教育、科研、生产、加工、贸易为一体的鞋革大市场。猪皮革服装生产方面也涌现出了诸如四川兴盛皮革公司、乐山瑞鸽皮革公司等有规模、外向型的民营企业。有关专家认为,我省已构建起鞋革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雏形,并形成一条生猪饲养、猪皮、猪皮革、猪皮革服装、皮鞋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呈现出"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良好发展格局。

  目前,适逢欧美风行猪反绒革服装以及入关后皮鞋业大发展,对猪皮鞋里革需求的猛增,都为作为生猪养殖大省和皮革科技强省的四川带来巨大发展机遇。鞋革业是一个对劳动力依赖较强的劳动密集型微利行业,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综合素质对其竞争力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上世纪70年代,世界制鞋中心由发达国家向韩国和台湾地区转移,80年代又大举挺进我国大陆沿海地区,不难预见,本世纪,世界制鞋中心的大本营将会移师西部。在西部地区,无论从产业基础、教育科研水平,还是从劳动力素质等方面来比较,作为全国五大皮鞋基地之一的四川无疑优势明显。

  近几年,我国"东鞋西进"步伐加快。原因很简单,东部沿海地区鞋类产量占全国3/4以上,然而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逐年上升,劳动力成本相应大幅攀升,特别是深圳、东莞等地因其区位优势已将发展重点定位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上,曾对这些地区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制鞋业受到抑制,加上我国鞋类产品由于恶性竞争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平均售价大幅走低,为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东鞋必然西进。双星、奥康相继落户成都,年出口一千万美元的台资鞋厂签约内江等拉开了鞋业西进的序曲。

  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为我省鞋革业的快速壮大发展提供了可能,然而前进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现实的困境注定我省鞋革业必须自我革新以迎接挑战。我省皮革服装企业基本上是为欧美跨国公司贴牌生产,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鞋革品牌至今仍寥寥无几,而外形基本相同、质量无明显差异的同质化产品,趋同的营销策略,使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一轮接一轮的价格战中。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大多数企业仍处于手工作坊生产阶段,1000多家鞋厂中采用手工半流水线生产模式的不到100家,采用全流水线生产模式的更是少之又少,而温州早在1994年到1998年间就引进制鞋生产流水线1000余条。落后的生产方式、传统家庭式管理方式、不完善的产业配套及以经销商为主的行销模式,大大阻碍了我省鞋革业的发展。

  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鞋革业的扶持力度;整合现有鞋革业生产、销售资源,建立专业化生产、集约经营机制,避免低效率运行和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实施名牌战略,集中打造"成都皮鞋"、"雅安皮鞋"的整体品牌形象;建立鞋革行业协会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专家在建议,鞋革企业在呼吁。

  鞋革"四川造"一定不会远。 
(2003-02-09)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0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