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中药检索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内容:论曰∶安康公李袭兴称,武德中出镇潞州,嘱随征士甄权以新撰《明堂》示余,余既暗昧,未之奇也。时有深州刺史成君绰,忽患颈肿如数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已三日矣,以状告余,余
内容:热病,大汗后脉不安静者,此段死。
热病,脉盛大而快,不得汗,此热发也。
寒热螈、,脉绝代者,死。
内容:尺中紧数而弦,下痢病。
迟中浮数,小便不利,尿黄。
尺中微而滑,带下病。
尺中微
内容:关上浮而数,胃中热。
关上浮大,风在胃中,腹胀急,心下澹澹然,羸瘦不能食。(《千金》云关上浮大,风有胃中,弱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欲呕。)关
内容:寸口紧者,中风风头痛,亦为伤寒头痛。
寸口沉而横者,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
寸口浮大而实,宿食不消,浮滑亦
内容:春,肝木王,其脉弦细而长者,平脉也,反得微浮而短涩者,是肺之乘肝,金之克木,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肝,子之乘母,为实邪,不治自愈。反得沉濡而滑
内容:问曰∶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皆有动脉,而独取寸口者,何也?扁鹊曰∶昼夜漏水下百刻,凡一刻一百三十五息,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下一百刻
内容:夫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为未尽要妙也。故曰∶上医察色,次医听声,下医脉候。是知人有盛衰,其色先见于面部,所以善为医者,必须明于五色,乃可决生死,定狐疑
内容:方三十四首治湿热诸恶疮方∶野狼牙(五两)芍药(五两)大黄(三两)白芷(五两)黄柏(五两)丹参(五两)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以洗之,日三度。
内容:方六首治代指递肿方∶以毛杂黄土作泥,泥指上令浓五分,纳、灰中令热,可忍之,泥干即易之,不过数反,即瘥。
又方∶单煮地榆作汤渍之,半日便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