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技术项目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药市行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标 题:
 

中医基础
·基本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八纲辨证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方药概论 
...更多

中药资源

中药图谱  中药故事
中药炮制  药材栽培
中药检索  中药法规
中药招商  中药产品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剂

解表  清热  温里
泻下  消导  祛湿
理气  理血  补益
固涩  开窍  驱虫
镇潜熄风 祛风湿
止咳化痰平喘


  中医知识
秋冬进补三参使用有偏重 
三参,即人参、党参、太子参,三者均为秋冬进补常用的补益中药,在功用上,三者更均有补气之功,但作用不尽相同,临床使用时各有偏重,应注意区别应用。

人参大补元气,有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回阳
情志护理 
情志致病的特点: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情和情绪亦称为“七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则可导致人
清热药清热剂 
一、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多入气分,能清气分之热,泻气分之火,故又名清气分法。适用于气分实热证。证见高热,烦渴引饮,汗多、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等。临床常用于急性热性
清热药的副作用 
不恰当或较长期地服用清热类中药及其制剂,可能造成药源性变证。其主要表现为耗气损阳和伤阴耗液。

耗气损阳:头昏乏力,面色淡黄,动则出汗以头部为甚,气短嗜睡,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重者可怕冷恶风、四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的药性都属寒凉,按“热者寒之”的治病法则,本类药物主要用于各种热证。所谓热证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指体温升高的发热,而且也泛指体温虽正常或
清热解毒野马追 
野马追为菊科植物轮叶泽兰的全草,为多年生草本。为江苏北部淮安、盯眙等地民间常用的草药,被载入《药学资料》及《中药大辞典》。

野马迫性平味苦,功擅清热解毒,祛痰,定喘,降血压,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
清热解毒良药紫花地丁 
北方的早春,天气还比较寒冷,许多植物还没有从冬梦中醒来,但这时却有一种开着紫花的小草在春风中跳舞了,这就是清热解毒良药———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善治疔疮
清热降压野菊花 
野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等的头状花序,别名苦薏。其外形与菊花相似,只是叶片薄,花小而蕊多。性味苦、辛,微寒,归肺、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善治痈肿、疔毒、咽喉肿痛、风火赤眼、皮肤瘙痒等病证,同时又有
清晨发病从肝论治验案举隅 
中医临床于杂病多从脏腑辨证,其病机涉及肝者居多。清代名医王旭高认为:“大凡杂证多肝病,临证还需随症观。杂证之中,肝病十居六七。”究其原因,与肝之病易犯他脏有关。因此,临床辨证应注重肝脏和他脏的相互关系
清补扶正太子参 
太子参又叫孩儿参、童参。光听这些名字,就连不少天天在处方中与这味药材打交道的医生都会想当然地认为那肯定是对幼小人参的称谓。在古代,的确有不少医书把“人参之细小者”称做太子参。可在近百年来,人们发现了一
 
共有1399条记录,140页,显示641--650 <<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China Medical Device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