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证
l.治则:开郁利气。
2.处方:水沟、中冲、涌泉;痰厥加丰隆,食厥加内庭,暑厥加劳宫。
3.方义:水沟,针之能苏厥醒脑;中冲为手厥阴心包经之井,可开郁定志;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井,可平冲逆之气。三穴分列上、中、下三部,合用而使逆乱之气顺接,升降得循常道。因痰浊内阻致厥者,加丰隆豁痰;因暴饮过食,积滞内停,阻滞气机而厥者,加足阳明之荥内庭以消滞和中;因感受暑邪,热郁气逆发厥者,加刺手厥阴之荥劳宫清心泄热。
4.治法:均用泻法。先针水沟,继刺涌泉,留针,持续运针至厥苏神清。中冲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余穴亦留针至症状好转。
5.古方辑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卒死,针间使各百余息,又灸鼻下人中。”
《针灸资生经·卷五》:“丰隆,主厥逆。”“金门,主尸厥暴死。”
《针灸聚英·卷二》:“厥:手足逆冷,阳气伏陷,热气逆伏而手足冷也。刺内庭、大都。”
(二) 虚证
1.治则:补气回阳。
2.处方:百会、膻中、隐白。
3.方义:百会系诸阳之会,灸之可升举下陷之气;膻中乃八会穴中之气会,能调节气机;隐白系足太阴之井,针之既能促使阴阳顺接,又有健脾益气之功。三穴合用,清阳得升,中气得补,气机得调,阴阳接续,则厥逆自除。
4.治法:百会、膻中用艾卷行雀啄灸,直灸至患者清醒。百会亦可先针刺,行补法运针1分钟~2分钟后,再施灸法。隐白斜刺向上,留针行补法,去针时挤出黑血。
5.古方辑录
《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一》:“尸厥之病,……针百会,当鼻中,入发际五寸,针入三分,补之;针足大指甲下肉侧,去甲三分,又针足中指甲上,各三分,大指之内去端韭叶,又针手少阴,锐骨之端各一分。”。
“又方,灸膻中穴二十八壮。”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凡尸厥如死,脉动如故,针百会入二分,补之。”
《类经图翼·十一卷》:“厥逆:人中(灸七壮,或针入至齿妙),膻中(二十一壮),百会(暴厥逆冷),气海。”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尸厥,刺任脉玉泉(中极)一穴……针入三分,次针足大阴经隐白二穴,……针入三分,更兼两胁下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