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六淫】 【疫疠】 【七情】 【饮食劳逸】 【房室所伤】
【外伤】
|
形成疾病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逸和外伤等。病因辨证就是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参照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来识别疾病诱发于何种致病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
 |
疫疹 |
疫疹是指在瘟疫过程中热毒侵入血分,迫血外溢而出现发疹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初起发热遍体炎热,头痛如劈,斑疹透露,或红或赤,或紫或黑,脉数。如果初起六脉细数沉伏,面色青,昏愦如迷,四肢逆冷,头汗如雨,头痛如劈,腹内绞痛,欲吐不吐,欲泄不泄,摇头鼓颔为闷疫。 病机分析:疫疹之外发斑疹,是因为外感疫毒之邪侵入血分,外发... |
|
|
瘟疫 |
是感受疫疠之气而发生的急性、流行性传染病。 主要临床表现:初起憎寒而后发热,头身疼痛,胸痞呕恶,日后但热而不憎寒,昼夜发热,日哺益甚,苔白如积粉,脉数。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高。 病机分析:疫毒伏于膜原,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故初起憎寒而后发热,头身疼痛。瘟疫病毒,秽浊蕴积于内,气机壅滞,故见胸痞呕恶,苔白如积粉等症... |
|
|
火证 |
火与热同类,都为阳盛之象,故火热常常混称。进一步比较,火与热仍有所区别。一般说来,热轻而火重。温为热之渐,火是热之极。由于温邪也是外感热病的一类致病因素,故温热又常并称。火、热、温邪致病,常有易伤阴津,动风、动血等特点。 主要临床表现:壮热,口渴,面红目赤,烦躁不眠,神昏谵语,甚则躁扰发狂。或生疮疡疗毒,或吐血,衄血,发... |
|
|
燥证 |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由口鼻而入,肺为娇脏,最易伤肺。燥邪致病常有凉燥、温燥之分。 主要临床表现:温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口鼻唇咽干燥,干咳少痰,心烦,舌干苦黄,脉浮数。凉燥: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口不甚渴,鼻咽干燥,舌白而干,脉弦涩。 病机分析:温燥多因初秋气候炎热、干燥,燥与热相合迫... |
|
|
湿证 |
湿邪重着,粘滞,易耗伤阳气,阻遏气机,其病变常缠绵难愈。湿邪致病有伤湿、冒湿之分。 主要临床表现:伤湿则头胀而痛,胸闷,口不渴,身体困重而疼痛,发热,身体倦怠,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或缓。冒湿则头重如裹,四肢懈怠,遍体不舒,脉濡弱。如果侵犯关节,则关节屈伸不利,酸痛重着,活动受限。 病机分析:伤湿,是湿邪侵犯肌... |
|
|
暑证 |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升散,为病多见热象,暑邪易耗气伤津,且多夹湿,与湿邪相合为病。暑邪致病有伤暑、中暑之分。 主要临床表现:伤暑则恶热,口渴,汗出,身体疲乏,小便黄,舌红,苔黄,脉虚数。中暑则出现卒然昏倒,发热,大汗淋漓,口渴,气急,甚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舌绛干燥,脉濡数。 病机分析;感受暑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