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概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的高功能状态,其特征为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增加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失常。根据不同病因,本病一般可分为甲状腺性甲亢、垂体性甲亢,异源性TSH综合征、卵巢甲状腺肿等类型,临床则以甲状腺性甲亢中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弥漫性甲状腺肿件功能亢进症、突眼性甲状腺肿)为多见。本病好发于女性,男女之比为工:4~6,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为常见。 中医将本病归属“瘿气”范畴。认为七情内伤,禀赋不足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长期精神抑郁,或突然遭到剧烈的精神创伤,均可使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产生肝气郁结,气滞不能运行津液,津液便凝聚成疾,痰气交阻颈前,逐渐形成瘿肿;痰气搏结日久,气血运行失畅,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则瘿肿变硬;肝气久郁化火,则见烦躁易怒等症。禀赋不足者,或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肝火亢盛,煎津成痰为瘿;或肾阳亏虚,气不化津,成疾为瘿。
【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大、眼突、震颤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甲状腺肿大常位于喉结两侧,呈轻度或中度肿大,对称,柔软光滑,无压痛,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眼突常呈双侧性,也可为单侧,往往眼裂增宽、眼球与眼泡活动不协调。震颤常出现在手、舌、眼睑,尤以精神紧张、活动后为甚。同时伴有怕热多汗,动则汗出更甚,心慌不宁,烦躁易怒,多食易饥,消瘦乏力等症状。
【辩证分型及治疗】1.肝郁气滞型证候:颈前轻度肿大,胸闷胁痛,精神抑郁,常因情绪改变而急躁多汗,恶心呕吐,时腹泻便搪,舌质红,苔薄,脉弦带数。 治法:疏肝清热,理气解郁。 方药:丹桅逍遥散加减。 丹皮9克,山栀9克,柴胡9克,当归9克,白术9克,白芍9克,茯苓9克,薄荷4.5克(后下),夏枯草15克。 加减:若暧气频作者,加旋覆花9克(包煎)、代赭石15克(先煎);恶心呕吐甚者,加姜半夏9克、姜竹茹9克;口苦明显者,加黄连3克、黄芩9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麻仁9克。 2.肝火亢盛型证候: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情绪易激动,面部潮红升火,五心烦热,口干口苦,手舌震颤,夜寐不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生津散结。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9克,黄芩9克,山桅9克,泽泻9克,木通6克,车前子15克(包煎),当归9克,柴胡9克,生地12克,玄参15克,甘草3克。 加减:若面红目赤甚者,加钩藤12克(后下)、石决明30克(先煎);口舌生疮者,加黄连3克、黄柏6克;口干、多食易饥者,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天花粉9克;失眠严重者,加酸枣仁9克、柏子仁9克。 3.肝阳上充型证候:颈前轻度肿块,心悸不安,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手舌震颤,头晕目眩,消谷善饥,形瘦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熄风,豁痰散结。 方药;珍珠母丸加减。 当归9克,珍珠母30克(先煎),生龙齿30克(先煎),生龙牡30克(先煎),熟地15克,酸枣仁9克,拍子仁9克,海浮石15克,茯神9克,夏枯草15克。 加减:头晕震颤甚者,加山羊角30克(先煎)、石决明30克(先煎);消谷善饥甚者,加知母9克、生石膏30克(先煎);心悸烦躁甚者,加羚羊角粉0.6克(分吞)、玳瑁15克(先煎);目糊、视物不清者,加决明子15克、谷精草9克。 4.气阴两虚型征候:颈前轻度肿大,心悸气短,烦躁少寐,自汗盗汗,面色萎黄,消瘦乏力,手舌震颤,舌质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生津散结。 方药:生脉散合二冬汤加减。 太子参15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天冬9克,天花粉9克,北沙参9克,酸枣仁9克,丹参15克,玄参15克,知母9克。 加减:耳鸣腰酸者,加杞子9克、龟版15克(先煎);大便溏薄者,加山药9克、扁豆9克;汗多不止者,加麻黄根9克、浮小麦30克;烦躁易怒者,加珍珠母30克(先煎)、龙胆草9克。 5 痰湿凝结型证候:颈前中度肿大,眼球突出,胸闷腹胀,吞咽不爽,怕热汗出,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腻,脉濡滑。 治法:理气豁痰,软坚散结。 方药:四海舒郁丸加减。 青木香9克,陈皮9克,半夏9克,昆布9克,海藻9克,莪术15克,黄药子9克,郁金9克,香附9克。 加减:胸闷胁痛者,加延胡索9克、川??子9克;便溏乏力甚者,加山药9克、扁豆9克;苔腻甚者,加苍术9克、胆南星9克;瘿肿疼痛者,加山慈姑9克、夏枯草9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