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医药研发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辩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难病诊治  治未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中医推拿
推拿手法
按法 点法 压法 摩法 揉法 搓法 捻法 推法 擦法 抹法 扫散法 拿法 抖法 合掌侧击法 啄法 拍法 弹拨法 摇法 背法 滚法
成人推拿治疗
头痛 高血压 胃痛 胃下垂 感冒 慢性支气管炎 冠心病
腹泻 便秘    更多...
小儿推拿治疗
婴儿腹泻 发热 支气管哮喘 咳嗽 疳积 便秘 脱肛
婴儿腹泻    更多....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推拿治疗

峡部不连及脊椎滑脱症

收藏

【概述】
    位于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称为峡部。由某原因致峡部缺损或断裂称峡部不连、峡部裂、或椎弓崩裂。这峡部不连可发生在单侧,也可发生在双侧。若峡部不连发生在单侧,易造成椎体的扭转;如果峡部不连发生在双侧,则不连上部椎体向前滑移,就称之为脊椎滑脱症。病变以第四、第五腰椎最为常见。
   
    造成本病的主要因素是先天发育缺陷,即脊椎的胚胎发育骨化过程中发生障碍,形成了峡部的缺损。其次,是在椎弓峡部先天性发育缺陷的基础上,再由各种外伤,劳损等外因亦可诱发或加重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从生物力学观点来看,第五腰椎承接上部脊椎的重力较大,容易产生积累性劳损,在此基础上,若遭受外伤也可使其峡部断裂。当弯腰时骶骨上面倾斜度加大,身体重心前移,峡部受力更大;当腰椎过伸时,第四腰椎下关节突可从上面直接加压于第五腰椎的峡部,使峡部受到相邻上、下两关节的钳夹而受损害(图162)。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30~45岁之间的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腰痛是最为常见症状,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或在过度负重,受压,运动时才有疼痛出现。大多数局限在下腰部,亦有向臀部,骶尾部或下肢放射。部分病人出现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少数严重患者有下肢肌力减弱、肌肉废用性萎缩,痛觉减退,甚至发生马尾神经压迫症状。
   
    单纯性峡部不连,或仅有轻度滑脱者,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只有明显滑脱者,在临床视诊可见下腰段生理弧度显著增大。在触诊检查时,病变棘突处指下有种特殊地“阶梯”状感觉,局部肌肉痉挛及运动受限。
   
    X线检查是峡部不连及脊椎滑脱症的重要手段,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常用的摄片位置有腰椎正、侧位及左右双斜位片。
   
    正位片:多不易显示,阳性率不高,此略。
   
    侧位片:可见椎弓有裂隙,此裂隙的宽度与滑脱的程度有关,移位越大则裂隙就显示越清晰,若在骶骨面画四等份的格子,上位椎体后缘向前移位达到1格为1度滑脱;达到第2格为2度滑脱。这也就是滑脱的四度分类法(图 163)。
    
 
    斜位片:为诊断峡部不连的最好位置,可全部显示其裂隙,正常椎弓附件投影象一“猎狗”形。狗头表示同侧横突、狗耳朵为上关节突、眼睛为椎弓根的纵切面、狗颈即为峡部,当峡部不连时,在狗颈(椎弓峡部)处,可见一带状的裂隙,通俗称狗脖子带“项链”(图164)。
 
 

【诊断和鉴别】
    经X线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
    推拿治疗仅运用于单纯峡部不连,或1 度到2度滑脱无甚明显神经压迫征者。手法忌粗暴,忌腰部按压法、后伸法。
   
    对滑脱严重,已伴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或马尾神经压迫征者,不可选用推拿疗法,应作手术治疗。
   
    1.治疗原则 和营通络,缓痉止痛。
   
    2.常用穴位及部位 肾俞、关元俞、小肠俞、上髎、次髎、委中等穴,及腰骶部。
   
    3.常用手法 滚法、掌根按揉法、指揉法、擦法、拿法,及屈髓曲膝腰骰关节前屈的被动运动。
   
    4.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立于患者的一侧。在腰骶段的两侧骰棘肌处施以滚法,或掌根按揉法,手法压力不宜大,要以柔克刚,使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约8分钟。
   
    继以上体位施双指按揉于肾俞、关元俞、小肠俞、上髎、次髎诸穴各1分钟。有臀及股后放散痛者,再加臀及股后部推拿。若伴有坐骨神经痛者,可参阅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部分进行治疗。
   
    继以上体位,在腰能施以擦法,以热为度。指揉委中30~50次。
   
    患者取仰卧位,骶部垫枕,医生立于患者的足侧。医生用双手扶住患者双膝,作最大幅度的屈髋曲膝运动,使整个骨盆向后倾斜,以改善滑脱的程度(图165)。亦可在此体位基础上作左右摇摆晃动,以松弛腰骶部深层肌肉、韧带,再作最大幅度的屈髓曲膝运动。此二法可交替运用各5~10次。
 
    最后以拿委中,抖下肢结束治疗。
 
 

【自我保健】
    1.仰卧起坐法 患者取仰卧位,而后缓缓坐起。这原是锻炼腹肌的方法之一。此处取其起坐后,人为地使腰椎向后移位。
   
    2.抱膝滚动法(图166)患者取仰卧位,以双手紧抱双膝,沿脊柱纵轴作前后滚动。开始自己不能单独完成时可请他人帮助力争完成。
 

【注意事项】
    1.减少腰部负重。
   
    2.加强自我保健,并可辅以腰围固定。
   
    3.症状较重,滑脱明显,有神经压迫症者,保守治疗无效,可采取手术治疗。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