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绦虫病 |
绦虫病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以腹痛,腹泻,食欲异常,神疲乏力及大便排出绦虫节片为主症。好发于有吃生的或未煮熟猪、牛肉习惯的地区。小儿感染率较成人低。 中医称绦虫为“白虫”、“寸白虫”。 |
|
|
钩虫病 |
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成虫寄生于小肠和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所引起的贫血、胃肠功能失调、营养不良、皮炎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影响生长发育。以学龄儿童较多见,虫卵随粪便排入泥土并成为幼虫(丝状蚴),钻入皮肤进入人体致病。本病中医称“黄胖病”、“懒黄病”。 |
|
|
姜片虫病 |
姜片虫病是布氏姜片虫感染所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临床以腹痛,慢性腹泻,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为主要症状。本病发生与生吃染有姜片虫囊蚴的水红菱、大菱、荸荠等水生植物有关,感染大多发生在采菱季节(7~9月)。年龄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中医称姜片虫为“赤虫”。 |
|
|
蛲虫病 |
蛲虫病是烧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以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为主要症状。人是烧虫唯一的自然宿主,传染源是本病患者,成人与儿童均可感染,但以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易于传播流行。中医亦称“蛲虫”,或称“线虫”。 |
|
|
蛔虫病 |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儿童发病率最高,不仅可影响患儿的食欲和肠道功能,还可引起严重并发症。蛔虫病病人是传染源,虫卵经口吞人为主要传播途径。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农村的发病率比城市高。成虫寄生于肠道,扰乱气机,劫取营养,损伤脾胃,耗伤气血,对小儿的成长与健康有较大影响。中医又称蛔虫为“唾虫”、“旺虫”、“长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