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针灸大全搜索:
 
   
 
 
经 穴
手太阴肺经穴
手少阴心经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
手太阳小肠经穴
手少阳三焦经穴
足太阴脾经穴
足少阴肾经穴
足厥阴肝经穴
足阳阴胃经穴
足太阳膀胱经穴
足少阳胆经穴
任脉穴      
督脉穴

经外穴
阿是穴
特定穴  
五腧穴 原穴
络穴 郄穴
交会穴 背俞穴
募穴 八会穴
八脉交会穴    

 

  针灸入门
  腧穴学

「手阳明大肠经穴
合谷 (LI4 He gu)

位置:
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灵枢·本输》:“在大指歧骨之间”;《针灸甲乙经》:“在手大指、次指间”。《千金翼方》:“在虎口后纵纹头,立指取之宛宛中。”《循经考穴编》:“宜并二指,取纹尽高肉上,须捏拳下针。”《动功按摩秘诀》:“在大指次节,歧骨肉尖上。”即拇、食两指并合时,虎口部隆起最高处。或以一手拇指指面的远侧指横纹叠合于另一手虎口部的指蹼缘上,屈拇指时当拇指指端所止处。
功效: 疏散风邪,开关通窍,清泄肺气,和胃通肠,调经引产。
主治:
古代记述:中风口噤,口眼歪斜,热病汗不出,多汗,经闭,头痛,目翳,目痛,鼻衄,耳聋,牙痛,面浮,喉痹,指挛,臂痛,疥疮,寒热{86}疟、狂易、喑不能言,风疹、心痛、偏正头风,小儿疳眼,伤寒大渴,发热恶寒,头痛脊强,小儿乳娥,下死胎,堕胎,小儿雀目,便秘,痢疾,中暑,痄腮,各种痛症。
近人报道:感冒,流行性感冒,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齿神经痛,咽炎,扁桃体炎,吞咽不利,神经衰弱,癔病,前臂神经痛,支气管炎,哮喘,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鼻炎,痛经,闭经,滞产,产妇宫缩无力,产后乳少,单纯性甲状腺肿,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关节痛。
方例:
感冒或电光性眼炎:风池、合谷。
伤寒头痛:攒竹、太阳、合谷。
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
鼻衄:上星、合谷。
牙痛:下关、颊车、合谷。
咽喉肿痛、闭塞、水粒不下:合谷、少商。
难产:合谷、三阴交。
带状疱疹: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
少汗:合谷(补)、复溜(泻)。
汗多:合谷(泻)、复溜(补)。
寒疟面肿及肠鸣:合谷、内庭。
小儿单纯性或中毒性消化不良: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急性胰腺炎:内关、合谷、足三里。
寒热痹痛:合谷、太冲。
刺灸法: 手呈半握拳状,直刺或稍向上方斜刺0.5~1寸,或向掌骨下小指侧深透。应注意防止刺伤动脉,深透时更须防止刺及掌深动脉弓,以免引起出血。如刺破背侧浅筋膜内的头静脉属支,可在浅筋膜内形成血肿。若损伤桡动脉或拇主要动脉,则可引起第一背侧骨间肌或拇内收肌挛缩而致畸形。不宜作穴位注射,尤其是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即使剂量不大,也能引起化学性炎性反应,局部渗出、出血,导致局限性肌内压力增高,肌纤维坏死,肌纤维化,形成挛缩。浅者可引起第一背侧骨间肌挛缩,深者可引起拇收肌挛缩,或两肌同受累。注射于桡动脉或拇主要动脉周围者,可引起动脉痉挛和动脉炎,使拇内收肌和第一背侧骨间肌发生缺血性挛缩。
其它: 原穴。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