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穴: 常用穴:阿是穴。
备用穴:合谷,眼轮匝肌痉挛加鱼腰、四白,面肌痉挛加迎香、夹承浆。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前耳轮切迹与耳垂根连线之中点,或乳突尖前缘下5mm处。其下为面神经交叉点最近处,约在下颌支后缘后约0.5㎝。
操 作: 每次仅取常用穴和合谷穴,余穴据症酌选。先在阿是穴消毒并以2%普鲁卡因局麻,取28号2.5~4㎝左右长的毫针(1~1.5寸)2根,分别刺人阿是穴和合谷。阿是穴要求刺中面神经干。当刺中时,患者有强烈的触电感或耳深部疼痛,术者手中有韧性感。此时,将阿是穴和合谷穴接通电针仪,开始时电流不宜过大,频率不限,以食、拇指出现规律性抽动为宜。当采用提插手法或电针刺激使面神经损伤后,表情肌可出现松弛(面瘫)。其余备用穴应使针下有酸胀或麻电感。每次针20~30min,每隔5~7日针刺1次。一般针2~3次。
效 果: 疗效标准:显效:患侧面肌轻度无力,抽搐停止;无效:抽搐次数或程度略有改善或无改变。
共治110例,显效10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3%。通过随访发现,平均有效时间约在10月左右,最长有达28月的。
注意事项: (1)本法是一种通过对面神经损伤来控制面肌痉挛的穴位刺激法。应用于本法必须掌握局部解剖知识和操作要领,针刺手法和电脉冲刺激均应适当,要避免损伤过重而引起其他副作用。
(2)本法具有较好的缓解面部痉挛的作用,但不是根除之法,主要用于症状明显而体质较好者。
(3)本法操作成功后可引起轻度面瘫,一般多可恢复。如操作不当,损伤浅表血管,针后可能出现肿胀,数日消退。针后如出现眩晕,呕吐等并发症,休息1~2h即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