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穴: 常用穴:分2组。(1)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2)天突、神阙、膻中、命门、灵台。
备用穴:喘息加大椎、定喘;脾虚加足三里、丰隆;肾虚加肾俞、膏肓。
操 作: 敷药制备:(1)参龙白芥散:白芥子、细辛、甘遂、吴茱萸、苍术、青木香、川芎、雄黄、丁香、肉桂、皂角各等量,红参为1/10量,每10克药用海龙1条。均研细末,密封保存。使用前加适量麝香、冰片。用时以鲜姜汁调成糊状,做成直径1厘米的圆饼。
(2)白芥子、细辛、白芷、甘遂、轻粉各等分,研细末,用蜂蜜做成蚕豆大药饼。
治疗时,每次取一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据症加穴。药物亦选一组合。用参龙白芥散,应先令病人取适当位置,每穴拔罐5~10分钟(7岁以下只拔神阙,其它穴贴药)。然后,贴上药饼,用胶布固定,20小时取下,个别痒甚者3小时取下。于每年夏天入伏起头伏的10天中任选一天贴穴,以后每隔10天贴1次,共3次;冬季入九起,头九的9天内任选1天治疗1次,以后每隔9天贴1次,共3次。一年连治6次为一疗程,连治二个疗程以上。
第2组药,可于平时贴敷,每次选1穴(双侧),先拔罐5~10分钟,然后用生姜涂擦穴位,令热,置饼于其上,以胶布固定。每次贴24~48小时,3~4天贴敷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10天。
效 果: 疗效标准:基愈:经两年以上观察,咳、痰、喘等症状未复发,基本上不感冒或少感冒,肺部无干湿罗音及哮鸣音,未再服用治疗本病的对症药物,体力恢复,能从事正常劳动;显效:咳、痰、喘、炎的程度和发作次数,经两年观察,较治前减轻和减少2/3以上,基本上不用对症药,偶有发作,对症处理5~10天可控制到治前水平;有效:咳、痰、喘、炎的程度、发作次数和迟缓时间等持续两年以上好转1/3~1/2,对症用药量减少1/2,或最后一年基本达显效以上者;无效:病情好转程度,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用药量减少均不足1/3者,或时轻时重,最后一年发作持续2个月以上者。
共治疗922例,总有效在76.3~95.7%之间。其中503例,以参龙白芥散贴敷,按以上述标准评价,痊愈312例(62.0%),显效82例(16.3%),好转65例(12.9%),无效44例(8.8%),总有效率为91.2%。
注意事项: (1)本法主要冬病夏治或夏病冬治。也就是说冬天易急性发作者,可在三伏天预防;夏天易性发作者,可在三九天预防。
(2)本法对单纯型慢性气管炎较好,对喘息性慢性气管炎疗效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