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婴儿腹泻 |
婴儿腹泻(也称消化不良),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急性可分二型。轻型腹泻:每天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蛋花汤样,偶有溢乳及呕吐,轻微腹胀等;重型腹泻:每天十次以上,多达数十次,水样便,呕吐,发热、面色发灰,烦躁不安,甚则昏迷、惊厥,并有失水、电解质紊... |
|
惊厥 |
惊厥系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的紧急状态。临床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两眼凝视、上翻或斜视,头多后仰,面肌及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一般经数秒至数分钟而自行缓解,亦有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止的。按病因可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针灸主要用于前者。
 ... |
|
脑积水 |
脑积水是指因颅内疾患引起的脑脊液分泌、循环或吸收障碍,而造成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室扩张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头颅增长速度和周径超过正常婴儿,常呈圆形,额部前突,前囟隆起,颅缝分离,智能发育不全及落日征(眼球下旋,巩膜上部露出),在儿童有头痛、呕吐、复视等。脑积水分为阻塞性和交通... |
|
小舞蹈病 |
小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属于原因不明性的一种脑病。常为急性风湿病的表现之一。本病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多系亚急性起病,也有因情绪激动而骤然发病。表现为极快的不规则跳动和无意义的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和肌无力等,且常伴心理障碍。现代医学除了对症处理外,尚无特殊疗法。
|
|
抽动-秽语综合征 |
抽动-秽语综合征为近年来颇受重视的一种遗传性儿童神经症,以4~16岁多见。以多发性不自主运动、抽动及声带抽动为特征,如眨眼、噘嘴、摇头、耸肩、握拳捶胸及伴有喉内发出呼喊声或犬吠声等。症状发生经过缓慢,由于发病率升高及运用西药神经阻滞剂的副作用明显,因此寻求中医针灸治疗,日益受到... |
|
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为腮腺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肿大和疼痛为主要特征。起病急,有发热,轻度不适,食欲减退,偶见头痛、呕吐等症状。成人尚可出现睾丸炎等并发症。 现代针灸治疗,从五十年代中期迄今,一直都有较多病例的报道。在方法上,有针刺、电针... |
|
百日咳 |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初似感冒咳嗽,继则出现痉咳。发作时连续阵咳十余声至数十声,咳毕有特殊吸气吼声,时伴呕吐,并有面目浮肿、紫瘢、眼结膜下出血等症。 本病自1958年9月5日“解放日报”刊登用针灸治疗获效的通讯之后,六十年代... |
|
小儿脑病后遗症 |
本节所讨论的小儿脑病,主要是指各种因脑炎或其他先、后天因素所致的脑实质性损伤,包括各类脑炎、严重的脑膜脑炎及脑发育不全等病症。由于预防或治疗不及时,多可出现后遗症状。这些症状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以下几类:①智力障碍:程度不等,包括白痴、痴愚、鲁钝等三种,以白痴最为严重。②肢体瘫痪... |
|
小儿麻痹后遗症 |
小儿麻痹后遗症,亦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它是脊髓灰质炎急性期所出现的瘫痪未得到积极的治疗所造成的。以受累肌群明显萎缩,肢体变形,骨骼发育受阻为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预防工作的全面开展,发病率已大为减少。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尚有此类病人达三百万之多。现代西医学迄今为止,对促进本病... |
|
轻微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
轻微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又称小儿多动综合征。是一种近年来受人注意的边缘性神经精神异常。以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知觉力及运动功能障碍,智力差,学习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在学龄期才为家长所注意。常见于6~16岁小儿。其确切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张教育和训练,药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