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1.头痛
取穴:百会、四神聪、率谷、完骨、太阳、风池、阿是穴。
治法:
药线制备: 选择较细麻绳线,用疏风散寒,祛湿通络,调和营卫,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类中药浸泡1星期,再将麻绳线及药物共煮5~6小时后取出阴干备用。
操作:每次取4~5穴。嘱患者取坐位,将药麻线点燃后扑灭火焰,留火星直接分别于所选穴位上一点,即起为1壮,每穴点6~9壮,每日1次。7~10 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50例。结果49例获愈。其中:治疗1次头痛消失者41例,治疗2次消失者5例,治疗3次消失者3例。
2.痹证
取穴:主穴:阿是穴(痛点)、百会。
配穴:肩痛加风池、大椎、曲池、外关;腰腿痛加大肠俞、秩边、阳陵泉、足三里、悬中;膝关节痛加血海、梁丘、阳陵泉。
治法:主穴为主,配穴酌选 2~3穴。药线有所选 穴区进行点灸,每穴点灸3~4壮。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1 疗程。
疗效:共治100例(包括肩周炎、关节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结果:痊愈52例,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
3.扁平疣
取穴:阿是穴(病灶区)。
治法:用七星艾线进行点灸。嘱患者取坐卧位,让患处充分暴露。医者右手持药线,其一端放在灯火上点燃,以珠火迅速直接点灸在皮疹顶端,2日灸1次,3次为一疗程。
疗效:86例中治愈69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
4.痔疮
取穴:阿是穴(痔核)。
方法:用仫佬药线灸法。系用多种具有止痛止痒、消炎杀菌、行气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中药炮制而成。患者排空大便,取侧卧位,曲膝、弯腰、暴露肛门,用石腊油润滑肛门窥及肛门,嘱患者张口呼吸,放松肛门。然后插入肛窥,暴露痔核。用1‰新洁尔灭液常规消毒,再用棉签擦干痔核表面。用中号止血钳挟持药线的一端,点燃药线,用药线火星直接点灸痔核表面致灰白色。溃疡出血、化脓感染部位均可点灸。核小者一般灸2~3壮,痔核大者或外翻脱出者灸8~10壮。点灸内痔时无痛感,点灸外痔及混合痔有轻度灼痛。隔3~5日点灸一次,一般治疗1~2次。
疗效:共治30例患者,结果:治愈21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达100%。
5.缩阴症(外肾缩入症)
取穴:曲骨、急脉。
治法:取麝香少许,研极细;另取雄黄、菖蒲、细辛、皂角剌等量,共研细末;又取陈旧纺车线若干尺,均剪为2寸长。取药,线共入研钵内捣30min,紧闭于瓶中备用。将阴茎向上折,约于曲骨穴取1点,再向左、右折,约于急脉穴处各取1点;取药线着肤点燃,每点各灸1壮,可立时止痛。同时煎服雷氏降肾汤(荔枝核、橘核、吴茱萸、小茴香、荜澄茄、金铃子、玄胡索、沉香)1~2剂。
疗效:用本法治愈本症约100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