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1.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取穴:地仓、颊车、下关、上关、听宫、颧髎、瞳子髎、耳门。
治法:按“方一”配好药物并煎制成汤,将竹灸筒置入沸腾的药液中备用。上穴可同时取用,均患侧穴。以上述操作法取8个竹灸筒密排吸拔于各穴区,留罐15~20min。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一般治疗2疗程左右。
疗效:共治76例,结果痊愈46例,显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
2.风湿痛
取穴:
主穴:阿是穴(痛点)。
配穴:病变部位周围经穴。
治法:先将“方二”配好药物。用小圆竹去竹青后按竹节截成一端有节的竹筒若干个,口部磨平,备用。“方二”药物浸泡1小时后,将竹筒浸入再泡1小时后文火煎30min备用。以阿是穴为主,根据循经取穴的原则选病变周围的穴区。常规消毒后用手术刀划破表皮长约0.2cm,使切口处出现少许血染为度。然后从热药液中取出竹筒拔上,每次可治疗2~3处,每处可拔10余个竹筒。每次竹灸15一20min,每周治疗1次。不计疗程,以见效为期。
疗效:共治218例,结果痊愈174例,有效4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8.6%。
3.慢性咽炎
取穴:风府至大椎督脉段。
治法:以“方三”配好后放入2000ml清水内煮沸,将长6cm直径2cm的竹筒 10余个在药水中煮 5min。令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后颈部。用镊子倒挟出竹灸筒放在干毛巾上轻拍数下,擦干水滴,穴区间置3~4个竹灸筒 ,5~10 min后取下竹灸筒,以局部出现红晕或紫斑为宜。隔日1 次,10 次为一疗程,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 日。
疗效:共治慢性咽炎患 者56例,以上法配合超短波及碘离子逶入法经1~2疗程治疗,痊愈(症状消失,咽部无红肿、充血)6例;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咽部红肿、充血显著好转)23例,好转(症状好转,咽部红肿、充血减轻)25,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