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
1.眩晕
李××,男, 62岁,离休干部, 1991年5月4日就诊。一周前探亲途中,卒然感觉头晕脑转,呕恶频作,当时家属认为是晕车。近几日来,眩晕、呕恶反复突然发作,一日达3~5次,每次发作约40min,发作过后,四肢倦怠、步履不稳、表情痴呆、胸闷气短。不思饮食,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滑而乏力,测量血压 23.5/6Kpa。穴取百会、神庭,温和灸法,先百会后神庭,每穴一次灸15min,每日2次,20日为1疗程,休息4日再灸。第一疗程结束后,眩晕及兼症有所减轻。每日发作次数减少,约三日发作一次。血压收缩压下降l.5Kpa。舒张压升高2Kpa。第二疗程把每穴艾灸时间延长为30min。效果显著,眩晕及兼症消失,血压20/12Kpa。第三疗程后,血压终于持续稳定在20/ 11.5Kpa,身体恢复如常人而告愈。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2.吐血
朱××,女,62岁,农民。1991年 4月12日来诊。家属代诉,患者于4月11日晚餐后突然咽部发痒,咳嗽,旋即吐血数口,色鲜红,夜间又吐血3次,今晨又吐血约400ml。诊时见,频频吐血、色鲜红,口有秽气,心烦口苦,渴而欲饮,小便黄,大便2日未行,舌质红,苔白,脉弦滑。亦用温灸双足涌泉穴各5~9壮,至患者诉脚心发烫,须臾,吐血停止。继用生大黄10g、代赭石40g、黄连10g,杵细加入开水,搅出药液,频频少量饮服,2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3.痿症(癔病性瘫痪)
龚××,男,52岁,农民,1990年 10月 24日初诊。患者于4日前因吵架生气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经当地医生抢救苏醒后,双下肢软弱,不能行走,经人扶持亦不能站立。纳食尚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遂用艾条悬灸涌泉穴数壮,艾条燃至最高温度,以患者难耐灼热为止,不由自主脚蜷动,连灸双足涌泉穴后,患者自感下肢有力,能够自己站立,第2日灸后能在诊室蹒跚行走,第3日即能到室外活动,连灸4次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4.久泻
汤××,女,37岁,腈纶厂职工,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六日就诊。患者自述:腹痛,腹胀九年,耳鸣、腰酸、纳差、便溏每月四次,易感冒。八七年,曾因吃臭冬瓜腹泻加重,每日5~6次大便,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验为痢疾,痊愈,但仍时常腹泻,每日4~5次,曾尝中、西药疗效不佳。就诊前几日因吃水产品,泄泻。肠鸣加重,脐周腰部冷痛感,每日5次水样便,完谷不化,面色苍白,怕冷。遇冷则腰痛腹泻加剧,身体瘦弱。舌淡、苔白、脉弱无力。诊断:泄泻属弱寒型。取神阙穴,用艾条悬灸10min,以患者易于接受的温热感,皮肤潮红为准。每日一次,患者经三次治疗后,大便次数减少为一日二次,大便仍不成形。第七次后,大便成形,每日一次,纳佳。此病例共治疗七次痊愈。随访至今腹泻未发。
5.不寐
马××,女,38岁。汉族,某中学教师,1992年6月来我院就诊。主诉:失眠加重一周,每晚睡眠不足三小时,甚至整夜不眠。既往史;该患近两年来经常失眠,且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但服安眠药物或静点刺五加等睡眠有所改善,尚可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次失眠较重,且伴有心悸,头晕,目眩,头皮阵发麻木感。记忆力减退,食中纳减,周身倦怠乏力,曾取中西药物和静点刺五加不见好转,并且经针刺治疗一周,仍不见疗效。诊断:心脾两虚型不寐。故此改用温和灸心俞(双)为主治疗。配穴,脾俞(双),足三里(双),且停用一切中西药物。一个疗程后,睡眠明显好转,睡眠可达六小时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部分症状消失,继续第二个疗程治疗。睡眠基本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全部消失而治愈。后随访两年只因情绪波动复发两次,但程度较轻,经服安眠药治疗而缓解。
6.坐骨神经痛
赵××,女,52岁,1999年3月22日初诊。自诉:左腿痛至脚底,脚掌落地疼痛难忍。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当日下午2时,用艾条温和灸:环跳、承扶,承山、肾俞、八髎、昆仑等穴位,灸后疼痛明显减轻,之后,于每日下午2时及晚上8时各温灸1次,点钟再针灸一次。一周后痛症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于第二疗程增加下列穴位:气海、关元、足三里、涌泉。经二疗程灸治,患者病愈并能坚持日常工作,随访未见复发。
7.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刘××,男。24岁,工人。1980年7月15日初诊。自诉:口角歪向一侧1日。患者因出差乘火车开窗急风而吹,到家后的次日早晨刷牙时发现左侧口角漏水,歪向一侧,右眼不能闭合故来就诊,查体:在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不能皱眉鼓腮,口角歪向右侧。耳根部轻度压痛(+)。诊断: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取2组穴位:一组:内八荒;二组:外八荒。两组交替用,采用灸疗,取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距穴位2~3cm高悬灸,灸热后按压一下,反复施灸按压49次,每个点如此操作,每日1次,共治疗12次,病获痊愈。(内八荒、外八荒是著名老中医专家李仲愚先生经验奇穴、取穴定位方法是以百会为中点,以百会至神庭的距离作半径,画一个圆,把这个圆分为八个等分点,按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与八卦对应的八方构成八个点,即是外八荒。再将百会到八荒的距离分作三等分,在距离百会穴l/3处画一个圆,形成八个点,即内八荒)。
8.寒痹
李××,女,61岁,离休干部。1993年10月15日就诊。自诉:7年多来;四肢均有明显冷感,以双上肢为甚,初冬睡觉便需穿毛衣毛裤加电热毯,白天穿得很厚仍觉冷,并伴头昏、失眠,服用中西药长期治疗无效。此属脾肾阳虚,阳气不达于肢,故以艾条悬灸大椎,百会、外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每穴灸至皮肢潮红,每日一次。灸治1个疗程(10次)症状明显减轻,灸治3个疗程后诸症消失而愈。为巩固疗效嘱患者带灸条回家自灸。
9.无痛性血尿
李××,男,56岁,高级工程师,1993年10月26日就诊。主诉:无痛性血尿1年。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肉眼可见血尿,伴头晕腰酸。在某地区医院行膀胱镜检查诊为慢性炎症。先予以抗感染,继之排石,并试用抗痨治疗前后共4个月,血尿未止。住院期间,镜检尿中红细胞(++++满视野),有时出现微量蛋白。经X线腹部拍片,肾盂静脉造影、尿培养,24小时尿找抗酸杆菌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又到北京某大医院经多种方法治疗2个月,效不显。遂改服中药治疗6个月,镜检血尿仍未愈。特来我科诊治。查:小便频数,颜色淡红,头晕腰酸,面色苍白,形体偏瘦,舌苔薄尖红,脉细。镜检: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0~2。诊断:淋证(血淋型)。治疗:宜温补督阳。取血愁穴(患者端坐,该穴位于腰部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上,在悬枢穴与命门穴之间),用清艾条悬灸,每次30min,每日1次。翌晨二诊时,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0~2。继用上法治疗3次后,尿检红细胞阴性,白细胞少量。又巩固灸治2次。停治1个月后复查尿常规:红细胞阴性,白细胞0~2。追访1年血尿未复发。
10.脑外伤后遗症
张××,男,31岁,於98年4月7日求诊。自诉在山上修路,做工时被滚石打中头部,外伤治好后,后遗头痛头晕多年,多院治疗无效而求诊。诊时消瘦,面色苍白,现体倦无力,纳差,腰酸膝软。诊脉沉微涩,苔白乾,手足不湿。诊断:1头痛,2头晕脑伤後遗症),辨证分型:肝肾虚瘀型。治疗:补益肝肾,化瘀止痛。用玄胡、细辛、羌活、白芷、梅片、寸香、蕲艾。诸药制末,和入蕲艾制为药艾条,在痛区作温和灸,一日3次,一次10min,灸後即感晕痛减轻一半。再配服中药虚瘀晕痛方,两周治愈。
11.精死不育
高×,男,28岁,农民。婚后2年未育。患者于婚后半年出现阴囊坠胀冷痛,掣引小腹拘急疼痛,遇寒为甚,腰膝酸软,精神 疲乏,饮食减少。症状逐渐加重。多方医治, 投中西药物未效。曾在省某医院诊为“附睾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半年,症状未见好转。刻诊:患者脸色青白,手足厥冷,舌质晦暗,苔薄白,脉沉迟。双侧睾丸上各有一硬肿块,触 之疼痛,不红不热,阴囊及小腹皮温较低。精液化验:未见成活精子。证属下焦寒凝,肾阳 虚衰,治拟温经散寒,暖肾壮阳。取关元、气 海、命门、肾俞(双)、三阴交(双),每次选3~4穴,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15min,灸至 皮肤潮红。第2日复诊,患者诉阴囊坠胀冷痛 明显减轻。教以方法,回家自灸,隔日灸1次,嘱治疗期间少行房事。90日后复诊,患者诉治疗7日后症状即消失,继续治疗90日已无任何不适,复查精子:量3ml,计数1.5亿/ml,成活75%,活动正常。停止治疗,1年后来告,其妻顺产一女婴。
12.下颌关节炎
王某,女,54岁。半年前因洗浴后感寒,但觉张口困难,左侧下颌关节处疼痛,进食不能用力咀嚼。查体:见左侧下颌关节处压痛明显,肤色微红,左侧颌下淋巴结肿大。治疗用1.5寸毫针刺入左侧下关和合谷两穴,至患者有胀感留针。点燃艾条施灸于患部,以局部皮肤温热红蕴为宜。每次灸30min左右。每日1次,经10日治疗痊愈。
13.甲癣
陈×,女, 43岁,干部,1992年4月9日初珍,患者双手灰指甲,以大拇指尤重,甲床增厚4年,手掌皮肤粗糙、干裂不适,经多种治疗,均未获效,采用上述方法坚持施治2个疗程,甲癣和局部皮损明显好转。为巩固疗效起见,自行灸制,1年后随访,甲板光泽,完好如初。
14.头癣
马×,男。4岁;1991年4月20日体检时偶然发现头皮有8处圆形脱发,毛根长短不齐,覆盖有鳞状白屑,每处约5分钱币大。家长主诉:患病月余,有密切接触猫的历史; 曾去齐齐哈尔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头白癣,经外敷药膏治疗未效。于是当场立即施以艾条温和灸治疗。连续3次,痒止,皮损灶白屑脱落;未扩散。又继续治疗15次,。患处已生出新的绒发。1个月后随访,头皮恢复常态,共用两支艾条。查血发现病儿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15.扁平疣
李某,女,30岁,1998年12月4日初诊。患扁平疣3年余,多方治疗无效,面部及手背均可见大量米粒及黄豆大淡褐色扁平丘疹。经局部用温和灸治疗,3次后大部分皮损消退,继续治疗5次后皮损完全消退。
16.白癜风
张××,女,35岁,工人,1995年10月20日就诊。主诉:颈部和双手背部有白斑1年。患者于1年前偶然发现颈部有白色小斑点出现,同时发现双手背部亦有数点白斑,之后白斑逐渐增多、增大,小的如黄豆大,大的有硬币大,形状呈不规则,不痛不痒,经皮肤科诊断为白癜风,服用中西药物治疗近1年未见好转。查:颈部及双手背部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白斑多处,最小2mm×3mm,最大1cm×2cm,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斑内汗毛亦呈白色,舌暗红有瘀点,脉细涩。诊断:白癜风,证属气滞血瘀,经络闭阻。治宜行气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取穴:百会、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用艾条温和灸,每穴3~5min,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用艾条在患部白斑处温和灸,至白斑处皮肤呈粉红色。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治3个疗程后,白斑处色泽逐渐加深,范围亦渐小,共治疗5个疗程,患部白斑基本消失。
17.泌尿系结石
杜××.女,69岁,于1993年10月4日因左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在急诊科肌注度冷丁100毫g。阿托品1毫g,2小时后疼痛仍不能缓解而入院。查体:痛苦面容,剧烈疼痛,大汗,血压16/12Kpa。脉搏100次/分,体温37℃。取气海俞、水分、三阴交,加膀胱俞,先灸前两穴5分,再灸后两穴5min,经此处理15min后疼痛开始减轻,1小时后疼痛明显减轻,能安静平卧,嘱其饮水。当日夜睡前配合使用一般止痛药及安定药物,睡眠较好,次日疼痛已基本缓解,再按前法治疗并嘱其多饮水,第3日,疼痛完全消失。于下午排出结石1枚,直径6mm,呈椭圆形桑椹状,经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结石消失。双肾、输尿管正常。继续治疗7日出院,嘱其门诊定期复查。
18. 注射后硬结
郭××,女,36岁,干部。该患者形体肥胖,於三周前因患肺部感染,曾应用青霉素注射治疗,一周前发现左侧臀部注射部位出现数个硬结,并有疼痛,用热毛巾局部外敷,症状无好转,来我处就诊,于是应用艾条温和灸治疗1个疗程,局部硬结及疼痛完全消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9.术后腹胀
杨××,男, 34岁,农民。肠道术后腹部胀痛难忍,要求针灸治疗。经采用清艾条温和施灸于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穴位上共40min后,肠鸣排气,腹部胀痛消除,愈后无复发。
20.新生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蒋×,男,出生29日。1992年7月9日初诊。患儿系自然分娩,出生后20日。其母发觉患儿头颈始终向右倾斜,遂来我科求治。检查见患儿营养发育良好,吮乳、拥抱、睡床时头颈均斜向右侧。右侧胸锁乳突肌处肿胀,触及质地柔软的肿块。用上法施灸30min,次日好转,肿块变软缩小。以后隔日1次,连治4次而告愈。
21.`妊娠咳嗽
宋××,女,25岁,妊娠7个月,始则因洗澡受凉引起外感咳嗽,继则外感除而咳嗽月余,夜间尤甚,咯痰不爽,苔薄,脉滑数。前人有云:“入夜咳嗽,火浮于肺,法当清肺、镇咳、固卫”。先取尺泽(双)温和灸10min。然后取肺俞(双)、风门(双)、大椎进行连片熨热灸.每次20min,每日2次。 4次后咯痰已爽,12次后白日咳止,唯夜间偶咳。第2周改为每日1次以巩固疗效。
22.胎位不正
郑××,33岁,经产妇,1991年4月26日就诊。自诉第一胎时为臀位,经膝胸卧位转正。现又怀孕28周。B超提示臀位,并腹肌松弛Ⅱ度。经用艾条温和灸双三阴交、双至阴穴,每日 1 次。治疗二疗程后,复查已转成头位,后经妇产科腹带固定至足月顺产一女婴,随访母女健康。
23.眼底出血
陈××,女,46岁,教师,因左眼视物模糊40d就诊,左眼前似有纱幕遮挡,视物变形,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检查。右眼视力0.8(矫正),左眼0.1(矫正),双眼玻璃体混浊,眼底呈豹纹状,左眼黄斑区可见3/4D大小出血灶,周围视网膜不规则反光,中心凹反光消失.曾在外院使用止血芳酸、复方丹参、维生素等治疗20余日出血未见吸收,视力无改善。诊断:左眼高度近视,黄斑出血,证属肝肾阴虚,治宜滋养肝肾、活血祛瘀。取穴光明、承泣、太阳、肝俞、太溪、三阴交、至阴。每次取5穴~6穴,灸15min,一个疗程后视力提高0.6,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继续治疗一周,视力恢复至0.9,黄斑水肿及出血吸收,中心凹反光未见,1a后随访视力恢复至1.0无复发。
24.鼻衄
肖××,女,68岁,农民。1989年8月25日下午就诊。主诉;鼻衄从昨日夜间开始,血流如注。用冷水浇湿颈部、藿香叶塞鼻腔,而后血从口中出,请医不效。病家惶恐不安,前来求医。查:面色苍白无华,舌红苔薄白略黄,脉细数。嘱不必紧张,采用温和灸双足涌泉穴各5~9壮,至患者诉脚心发烫为度。鼻衄即止,观察数10min,鼻衄未复发。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汝益等。针刺加艾灸治疗咳嗽120例 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12):32。
[2]张登部。艾条悬灸法治疗冠心病138例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 1991;32(3):35。
[3]刘振义。悬灸法治疗冠心病62例临床研究 中医外治杂志 1996;(3):6。
[4]吴中朝等。艾灸对高脂血症调脂作用的研究 上海针灸杂志1997;16(6):5。
[5]袁军等。艾灸百会治疗原发性低血压22例 中国针灸1996;16(11):30。
[6]洪超星。艾灸神阙足三里治疗胃下垂87例 中国民间疗法 1999;(12):9。
[7]刘鼎清等。艾灸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30例 中国针灸 1992;12(6):22。
[8]朱红影。艾灸翳风、下关穴治疗周围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86例 上海针灸杂志 1998;17(4):28。
[9]张莉荣。艾条灸治疗急慢性膀胱炎22例 中国针灸 1994;14(2):50。
[10]张连生。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 57例 中国针灸 1993;13(5):3。
[11]李俊龙。艾灸治疗精死不育 上海针灸杂志 1993;12(4):184。
[12]马铁明等。灸疗治疗急性肠炎临床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2):32。
[13]李秀芳。隔姜灸足三里治疗化疗呕吐32例 新疆中医药 1998;(3):29。
[14]艾灸两乳穴呃逆立止 中医外治杂志 1999;(2):48。
[15]梁金玉等。直接灸治疗虚证头痛50例 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4、5):67。
[16]江钢辉等。温灸治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32。
[17]赵红。灸百会穴为主治疗周围性眩晕76例 中国针灸1997;17(1):57。
[18]李雅静等。灸心俞为主治疗不寐 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12):33。
[19]严兴强。灸百会穴治疗顽固性失眠49例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1999;15(5):37。
[20]任建军。艾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症38例 中国针灸2000;20(2):90。
[21]李洁。灸疗治疗下颌关节炎 针灸临床杂志 1998;14(1):37。
[22]何汝益。艾灸二市穴治疗膝腿无力100例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10):31
[23]李华等。温灸太溪穴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尿潴留 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3):40。
[24]周旺伟。艾灸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的临床体会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2):29。
[25]陈龙。灸血愁穴治疗无痛性血尿案 中国针灸 1997;17(1):60。
[26]郭华洋。艾附条温灸势头治疗阳痿6例经验 中国民间疗法 1996;(4):19。
[27]高永生。艾灸治疗瘙痒性皮肤病验案二则 针灸学报 1992;8(4):39。
[28]李小军。艾灸气海穴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 黑龙江中医药 1999;(1):45。
[29]杨萍。艾灸神阙穴治疗久泻 针灸临床杂志 1996;12(12):45。
[30]林梅梅等。艾灸预防化脓性耳软骨炎 中国针灸1999;19(10):598。
[31]龙澜允。温和灸治疗嵌顿内痔3例 中国针灸 2000;20(8):462。
[32]盛益国。熏灸治疗寻常疣12例 上海针灸杂志 2000;19(3):47。
[33]扈武义。艾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0例 针灸学报1992;8(6):38。
[34]韩云。长强穴温和灸治疗婴幼儿腹泻4O例 中国针灸1996;16(11):55。
[35]吴捷。灸治白癜风案 中国针灸1999;19(9):555。
[36]张玉红。艾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50例 中国针灸1996;16(11):54。
[37]袁慧。灸身柱中脘治疗小儿厌食症35例 中国针灸1996;16(11):54。
[38]张淑哲。艾灸列缺、迎香穴治疗急慢性鼻炎 中国针灸1997;17(3):158。
[39]朴光华等。隔姜灸为主治疗痛经34例 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1):38。
[40]范永军等。艾灸治疗妊娠呕吐151例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1995;1(1):11。
[41]陈久红。艾灸至阴穴加胸膝卧位矫正异常胎位256例 吉林中医药 1999;(1):38。
[42]杨敏等。艾灸加耳穴贴压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2例 中国针灸1997;17(6):356。
[43]李晓清等。艾灸治疗排卵障碍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1999;19(12):727。
[44]熊正龙。温和灸治疗扁平疣52例 中国民间疗法 1999;(12):8。
[45]孙敏。艾灸治疗女阴白色病损30例 中国民间疗法1999;(10):24。
[46]杨桂莲等。艾灸治疗48例注射后硬结临床观察 针灸学报 1992;8(3):45。
[47]牛凤景。温和灸百会神庭治愈眩晕案 针灸学报1992;8(6):37。
[48]粘芙蓉等。灸申脉穴治小儿泄泻75例 针灸学报1992;8(6):38。
[49]王桂珠。灸疗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 中国民间疗法 1999;(8):12。
[50]赵建春等。穴位温和灸治疗慢性盆腔炎6O例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1995;11(3):29。
[51]灸疗治疗泌尿系结石36例报告 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12):34。
[52]李占东等。齐刺加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5例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1999;19(8):473。
[53]李世珍。艾灸里内庭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21例 中国民间疗法 2000;(6):13。
[54]解小会。艾灸治疗疝气74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 1994;14(6):4。
[55]吴昌宏。穴位艾灸治疗妊娠恶阻30例 中医外治杂志 1998;(5):43。
[56]李积敏。艾灸百会穴治疗人工流产综合反应300例 中医外治杂志 1995;(3)46。
[57]燕玉贞。艾灸法治疗胎位不正22例 中医外治杂志 1996;(2):41。
[58]张汉珍等。灸至阴为主治疗性欲淡漠症9例 上海针灸杂志 1995;14(4):150。
[59]黄应。艾灸治疗眼底出血 中医外治杂志 2000;(4):55。
[60]陈烈。艾灸治疗睑腺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1999;(4):220。
[61]王玲玲等。保健灸延缓老化作用的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 1994;14(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