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1.高血压
取穴:
主穴:百会、太阳、风池、太冲、内关、合谷、曲池。
配穴:肝阳上亢型加取行间;痰湿内阻型加取足三里、丰隆;阴阳两虚型加取关元、足三里、太溪。
治法:根据患者病证情况,而定取穴部位。一般主穴每次取4~5穴,配穴据症型而加。双侧同用。患者取座位或卧位。将所需取穴处垫上药纸,普通穴位每穴快速点灸5~7次,重点穴位点灸7~10次,肝阳上亢型,一般可快速点灸5~7次。痰湿内阻者,快速点灸穴位5~10次,重点穴重灸2~3次。阴阳两虚型点灸5~10次,重点穴快速点灸10~15次。一般不起水泡,个别起水泡者不需处理可自愈。每日或隔日 1 次,10 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350例,用上法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2.急性泄泻
取穴: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合谷、中脘。
治法:每次取3~4 穴,双侧同取,穴位可轮流选用。嘱患者平卧,先将涂有药末的药纸有药的一面按在穴位上,再将点燃的药笔对准穴位,每穴快速点灼3~5下,注意不能用力过大,否则会烧伤皮肤,出现水泡,每次操作大多在1~2min内完成。每日1~2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疗效:以上法共治80例患者,结果:治愈79例(经一次治疗治愈者50例,经2~3次治疗治愈者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 98.7%。
3.急性软组织损伤
取穴:
主穴:阿是穴(局部损伤部位和背部阳性压痛点)。
配穴:肘部损伤取手三里、曲池、肘蓼、尺泽。腕部损伤取阳溪、阳池、阳谷、外关、大陵、支沟、太渊。腰部损伤取肾俞、委中、昆仑、腰阳关、秩边、殷门、命门。膝部损伤取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梁丘、血海、承山、委中、膝眼、犊鼻。曲泉、梁门。踝部损伤取昆仑、太溪、申脉、解溪、悬钟、丘墟、中封。
治法:主穴必取,配穴据症而加。每次取穴的数量可依据症情而定。将点灸笔点燃后,右手食指和拇指挟药笔下1/3端,左手将备好的药纸平 覆盖在穴位上,用点灸笔隔药纸对准所选穴位雀啄样点灸4~5下即可,避免将药纸燃穿,防止造成烫伤。每日点灸2次,3日为1个疗程。
疗效:共治113例,结果:痊愈69例,显效22例,好转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0%.
4.慢性咽炎
取穴:
主穴:耳尖(耳穴)。
配穴:天突、廉泉、鱼际、商阳、太溪、列缺、照海。
治法:主穴必取,且以右耳尖为主。配穴每次取3~4 穴,轮流选用,双侧都取。采用“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灸,第一日为3小时 1 次。直至咽部症状好转后,改为一日 2 次。每次每穴点灸5~8下。7日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疗效:共治58例,结果:痊愈39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