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法】
灸具制备:取腌好的胡萝卜(冬腌3日,夏腌1日,以软为度)一根,切成0.6cm厚,3cm见方的方块萝卜片若干片,将鲜紫皮蒜泥平摊于萝卜片上,中间按一凹(深见萝卜面),让蒜泥形成一圆圈。把艾绒做成艾球如花生米大;硬纸板一条,长21寸,宽1寸,备用。
具体操作:
1.先灸背腰部:主要取二侧膀胱经穴。患者俯卧,将备用的硬纸板沿脊柱铺好固定,再把制作好的萝卜蒜泥片由大杼穴至白环俞穴一个接一个排成左右两行,再由附分穴至秩边穴一个接一个排成左右两行,排列时,起点应低于前行半片,止点高半片,壮数多少要看患者皮肤的耐受性来决定,共四行。脊柱正中线放一条卫生纸以吸水。将艾绒捏成食指头大小的艾绒球放置于萝卜片凹中,可用火柴点燃,也可用镊子夹住艾球在烛火上点着,放在萝卜片凹中,要逐个放好放齐。宜从上往下燃起,使其自行燃尽,勿使灸火熄灭,随时接上艾球,防止火力中断。艾球可做得略小,防止烧伤及大灸疮发生,患者若感觉灼痛时将艾火减弱一些。灸部皮肤稍现深红色即停止灸治,一般每穴灸3~5壮。灸完背部,休息10min左右,再灸胸腹部。
2.再灸胸腹部:取穴以任脉为主。让患者仰卧好,以膻中穴为中心放置9块萝卜片,使成正方形;先在膻中穴上放一块,以此为中心,上下左右放八块;再在鸠尾穴与神阙穴上各放一块不着蒜的萝卜片,此两点不灸,两穴间放六片;神阙穴下至曲骨穴放五片,若是妇女则石门穴放一片不着蒜的萝卜片,不灸;上腹部中间行的两侧各排一行,起点低半片,止点高半片;再在两侧各排一行,起点再低半片,止点再高半片,灸法如前。注意:鸠尾穴、神阙穴不灸,妇女石门穴不灸。腰腹部可适当多灸。
本法每隔7至10日灸 1 次,一般以灸2~4次为一疗程。若出现水泡,可用消毒敷料复盖(水泡过大者,用消毒针具吸净泡内水液),令其自行吸收,要待皮肤完好后再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