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法】
灸篮制备
1、圈架:在治疗床上面离地2米高处用角铁或木料围成长2.2米、宽l米的长方形固定吊架,在宽侧两边各相距15cm位置装上两条与长侧等长12号铅线,以备装配活动调节板。
2、活动调节板:用厚0.3cm、长90厘、宽15cm的铝板,在板正面横与竖间每隔2cm钻满1cm圆孔,将调节板两边等距离穿进圈架的铅线中,将铅线拉直固定。调节板可前后滑动,小圆孔可作左右、高低调节,每个圈架需装配调节板5~7块。
3、悬吊铁线钩:用14号铅线分别以80cm、70cm、60cm作成长、中、短3号,铅线两头作成钩状,为悬吊钩,每个圈架各配6支。
4、灸篮:用壁厚0.1cm、直径5cm铝管,截成每段6cm,每段铝管上端对称各钻0.3cm小孔,用每段长18cm18号漆包线两头扎紧于铝管双侧小孔为篮柄,用每英寸18目不锈钢丝网,剪成每块直径6cm圆形,装于铝管底端而成灸篮,临床如需用大小不同规格灸篮,可用不同直径铝管制作。
具体操作
1、选定穴位后,将活动调节板滑至灸治穴位的顶端位置。并依据施灸位置高低和灸位数量调挂好不同长度悬吊钩。
2、每个灸篮艾绒盛至7分满时,可连续灸治20min,如需施灸时间再长,可添加艾绒。最好用纯艾绒,如使用普通艾绒,应拣去艾枝杂物,去除泥沙,以防微粒漏过钢网烫伤皮肤。亦可施药物灸:按“太乙灸”、“雷火灸”配方,药物灸用三七、大小茴、肉桂、羌活、独活、细辛、白芷、雄黄等,按艾6药1比例碾碎和艾绒伴匀置于灸篮内。隔药灸用姜片、蒜片、盐,或用纱布浸湿药酒或药醋,铺于灸治部位,再用灸篮施灸。此项灸法灸篮可适当调低接近灸治部位。将少量艾绒点燃放于灸篮内,使其缓缓燃烧,挂于悬吊钩上,灸篮底端距灸治部位约5cm。此时,灸篮中已燃烧的艾火透过钢丝产生灸的作用。
3、施灸时可在篮柄上调节方向角度,因漆包线韧性好,可随意弯曲。
一般每次灸20~30min,7~10次为一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