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
1.非特异性结肠炎
丁××,女,57岁,工人。 1996年4月8日就诊。主诉:腹泻2月,加重3日。病史:患者反复下腹疼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20余年。曾在外院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经口服黄连素、氟派酸,静滴庆大霉素治疗,症状缓解,但仍反复出现。每遇寒凉或精神紧张则加剧,表现为大便溏泄,每日5~6次。伴形寒肢冷,虚弱乏力。查体:神清,精神不振,面色白光白。腹部触诊右下腹压痛阳性,听诊肠鸣音略亢进。舌淡苔薄白,尺脉沉无力。诊断为腹泻,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扶助阳气。选穴;脾俞、肾俞、关元、下脘、中脘、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使用多功能艾灸仪,每日选择上述穴位进行温灸,温灸温度为40℃~60℃,每次灸治2小时,连续灸1个月。当灸至第4日时,患者述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日2~3次,且大便成形。第8日时,患者述大便日1次,大便基本正常,腹痛完全消失。且形寒肢冷及乏力症状均明显改善。第16日时,患者已无任何明显不适。巩固治疗2周,患者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2.颈椎病
郑××,女,63岁,中学教师。患者于半年前颈部疼痛不适,经吃中药6剂疗效不显,近一月发生右肩酸痛伴右上肢麻木疼痛及项强,检查:颈椎无畸形,颈4、5、6椎右侧压痛明显,可触及蚕豆大阳性结,颈活动稍受限,仰头时右上肢麻痛加剧。X片显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4、5、6椎间孔变窄,各颈椎均有骨刺形成。中医诊断:颈肩痹痛;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治以温经散寒、通络镇痛。先用按摩头点、按、揉风池、大椎;患侧肩井、肩*k、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10min,再灸治以上穴位15min,每日一次,每隔4日在颈椎两侧施以刮痧法3~5min。连续治疗18日而痊愈。
3.腰痛
郑××,男,42岁,建筑工人。腰痛半月,加重3日。患者5年前曾有腰外伤史,经治疗好转平常遇气候变化偶有复发,此次因睡觉露腰;次日腰痛发作,伸屈困难,服镇痛药无效。检查:腰部肌肉不软,两侧压痛明显,脊柱无畸形,下肢无放射痛,得温痛减。诊断:风湿性腰痛。治以祛风散寒,通络镇痛。先在腰部擦上风湿酒作介质,用按摩头点、按、揉腰部疼痛点及腰眼、秩边、环跳、委中穴10分种,再灸治以上穴位和部位15分种,并从自大杼至白环俞施以刮痧,每侧2分种,两次而愈。
【主要参考文献】
[1]崔学委。多功能艾灸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初探 中国针灸 1997;17(2):121
[2]郭剑华。“多用灸具”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中国民间疗法 1995;(1):14
[3]姜长利。多功能艾灸仪治疗肿瘤化疗胃肠反应100例 中国针灸1996;16(7):119
[4]杨庆林。经穴灸仪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47例 针灸学报 1989;5(3):28
[5]钟彦华。多功能艾灸器治疗颈椎病144例 中国针灸 1990;1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