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1.痛经
取穴:分为二组。(1)寒凝血滞:天枢、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2)气血两虚:中脘、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操作:根据不同的证型,取上穴,每次取3~4 穴,双侧同取,穴位可交替轮用。用普通毫针针刺所选穴位,得气后将电热艾针仪与针柄接通,调整电流,寒凝血滞型调至90~110毫安,气血两虚型调至60~80毫安,留针30~40分。寒凝血滞型在月经前2~3日或经期发病时,连续治疗1~5次;气血两虚型在月经前1周至月经结束,连续治疗8~10次。
疗效:共治42例,结果:寒凝血滞型中痊愈21例,显效6例,进步1例;气血两虚型中痊愈9例,显效3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100%。总治愈率:71.4%。所有患者治疗1~3次痛经消失或缓解。为巩固疗效大都连续治疗两个月经周期。
2.腱鞘囊肿
取穴:阿是穴(病灶区)。
治法:灸料制备:将艾叶、当归、川芎、红花、乳香、丹参等,粉碎后用白酒调匀,备用。嘱患者取坐位,患肢平放于治疗台上,常规消毒,术者以左手拇食两指,将囊肿周围皮肤绷紧,右手将普通毫针直刺囊肿内,得气后留针。将配好的灸料装入WJ电热艾针仪的电热灸器内,与进针孔相平,然后套在针柄上,与皮肤相接触。电流控制在180毫安左右。灸治15~20min。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3日。
疗效:共治32例,结果全部有效。其中,治愈24例(1疗程治愈者9例.2疗程治愈者12例);显效8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