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疗器械 保健品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产品大全 百姓OTC 医药搜索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针灸大全搜索:
 
   
 
白芥子敷灸

概  述

操作方法

主治病证

注意事项

  冷灸法
  冷灸法  

白芥子敷灸

【病案举例】

    1.肺气肿
   
    张××,男,65岁。咳痰喘已36年,近10年来加重,平日动则喘重,不能维持正常工作。发病时喘不得卧,常服用百喘朋、氨茶碱等止咳平喘药。曾做过羊肠线埋藏治疗。X光胸片显示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经用咳喘膏(药物由白芥子、细辛、甘遂、洋金花、元胡、姜汁组成)贴敷法冬病夏治后,病人感冒次数明显减少,平日不需再服药,能骑自行车行数里路。冬日未再复发。
   
    2.哮喘
   
    张××,女,58岁,退休干部。主诉;反复咳嗽1年多,加重1个月。1a来反复咳嗽、气急、喘促,夜间尤甚,痰色白,质粘稠,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曾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异常发现。西医诊断为变异型哮喘。查体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109/L,红细胞:5.5×1012/L, 中性粒细胞:72%,淋巴细胞:21%。胸透示:双肺纹理增粗、增多。中医诊断:喘证。用平喘散( 白芥子、延胡索、法半夏、甘遂、细辛、生甘草、百部、肉桂、葶苈子)敷贴大椎穴、天突穴,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好转,治疗2疗程后,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实验室及胸透检查无异常,随访la未复发。
   
    3.胃脘痛
   
    信××,男,44岁,干部,1991年4月18日来诊。主诉: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20余年,于20年前开始上腹部隐隐作痛,每受凉或过度劳累后疼痛加重,经用胃舒平、甲氰咪呱、胃必治及中药等多种药物治疗,疼痛可缓解,但不能根治,而且逐渐加重。平素觉背部腹部均怕凉,每进凉食、喝凉酒或穿衣盖被略不注意,立刻疼痛,并有腹胀、呕逆、嗳气、吐清水,舌暗红,苔薄白润。经胃镜检查示:胃及十二脂肠球都溃疡。中医认为:寒邪客于胃脘,寒凝气滞,不通则痛。治疗;取子午效灵膏贴于中脘、脐眼、膻中、灵台、胃俞(双)、内关(双)。二诊;l次贴48小时,贴药后4~6小时开始嗳气,肠鸣排气,继之胃脘部有舒适感;继贴;梁门(双)、至阳、脾俞(双)、天枢(双)、命门;三诊;2次贴48小时,贴后发热痛痒,有时全身时冷时热,但背部和腹部凉感消失;续贴:上脘、下脘、足三里(双)、手三里(双)、膈俞(双);四诊:3次贴72小时局部热痛痒起水泡,但胃脘凉、痛、胀、嗳气等诸症悉除。随访3年未复发。
   
    4.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郭××,男,27岁,患左侧面神经麻痹十余日,经用理疗、电针、按摩、服药多种方法治疗无效,就诊时面瘫极为严重,眼睑完全不能闭拢,额纹及鼻唇沟消失,不能鼓嘴吹口哨,刷牙漏水,咀嚼不便,饮食滞留口内。在腮部的小静脉血管处消毒,挑刺放血6滴,血呈紫色,用止血钳刺激约半min。然后取白芥子粉15g,敷于患侧上至阳白穴,下至地仓穴,8小时后取下,此时局部紫黑色并起水泡,涂烫伤膏5日后皮肤恢复正常,无瘢痕及色素沉着,面部表情肌功能及形态完全恢复,功能状态时与健侧对称。
   
    5.寒痹
   
    汪×,女,43岁,1989年7月9日初诊.述其双膝关节酸沉凉痛,遇寒或入冬加重已6年.经取中西药后症状缓解,但一入冬则又复发.刻诊:时至盛夏双膝关节戴有护膝,局部皮色正常,触之有凉感,屈伸关节则疼痛加重.舌质淡,苔白,脉沉弦.化验血沉10mm/h,抗“O”400单位,诊为寒痹。遂于三伏天如法贴敷双膝关节3次。当年冬天膝关节凉痛大减,第2年贴后膝关节凉痛全消而告愈.为巩固疗效又贴1年,共贴3年9次,至今膝关节疼痛未复发.尤其是去年冬天三九冰雪之天在户外干活,膝关节未感不适,且感冒次数减少。
   
    6.乳腺纤维囊肿
   
    李××,女,38岁,已婚。双侧乳房肿块疼痛6年,经前加重,经钼钯检查确诊为FCD,以往断续用过中药小金丹、逍遥丸等治疗,效果不佳。检查发现右乳外上限有2.5×2×1cm肿块,左乳外下限有2.2×2×1.2cm肿块,压痛明显,肿块位置贴敷乳结散,2日换1次药,双侧肩井用白芥子末发泡。经过2个疗程治疗,右侧肿块减至0.9×0.9×0.7cm,左侧肿块也减至一半,继续治疗至四个半疗程,双侧肿块消失,乳房柔软无压痛而痊愈。
   
    7.小儿慢支咳嗽
   
    ×××,男,3岁,1991年7月21日初诊,其母代诉:咳嗽、咳痰遇冷加重已2年。患儿1岁时,因咳嗽、咳疾,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经服药后症状消失。但次年冬季或受凉后就咳嗽、咳痰不止,西医诊断为慢支,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用上述贴敷方法治疗1个疗程。随访冬季咳嗽、咳疾消失。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春沁。“白芥子敷贴法”治疗急性咳喘12例  中医外治杂志 1997;(5):30。
   
    [2]赵喜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210例  江苏中医   1997;(10):29。
   
    [3]王海娣。复方白芥子灸伏天药饼外敷治疗慢性气管炎139例  浙江中医杂志 1986;21(7):300。
   
    [4]陆亚康。“三伏灸”防治支气管哮喘117例临床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1999;15(1):29。
   
    [5]冯亿春。白芥末药饼贴治冷哮  浙江中医杂志 1983;18(12):560。
   
    [6]赖新生。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哮喘209例疗效分析  中医杂志1999;40(11):663。
   
    [7]吴捷等。穴位灸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120例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1996;12(5、6):67。
   
    [8]刘玉英。三伏天灸贴治疗哮喘病340例疗效观察   福建中医药 1983;(5):12。
   
    [9]徐重明。平喘散敷贴治疗哮喘86例  中医外治杂志 2000;(6):19。
   
    [10]杨秀惠。穴位贴敷治疗肺系疾病422例  中国民间疗法 1996;(6):24。
   
    [11]徐子杭。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6例   中医外治杂志 2000;(3):12。
   
    [12]孙伟。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157例  陕西中医 1988;9(5):207。
   
    [13]赵莹。冬病夏治、药灸疗治疗咳喘病的临床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1993;9(6):32。
   
    [14]张金柱。贴敷治疗气管炎520例疗效观察   针灸学报 1992;8(6):28。
   
    [15]李国柱。穴位药物贴敷治疗胃脘痛38例   中医外治杂志 1995;(3):33。
   
    [16]侯妍。白芥子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   中医外治杂志1997;(6):21。
   
    [17]李庚丑。中药穴位发泡疗法治疗梅核气38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 1999;19(2):85。
   
    [18]张兴华。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寒痹360例   中医外治杂志 1994;(4):30。
   
    [19]李国柱。子午效灵膏穴位贴敷治疗痹证218例   中国民间疗法 1996;(1):20。
   
    [20]李国柱。子午效灵膏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性胸闷13例  中国民间疗法 1996;(2):23。
   
    [21]李国柱。子午效灵膏贴穴为主治疗咳喘病318例  中国民间疗法1998;(2):14。
   
    [22]吴鉴明。穴位灸贴过敏性哮喘260例疗效因素研究  中国针灸 2000;20(2):75。
   
    [23]黄迪牧等。发泡灸治疗网球肘57例  中国针灸 2000;20(3):163。
   
    [24]汪慧敏。贴敷加天灸治疗乳腺纤维囊肿  浙江中医杂志 1997;32(8):374。
   
    [25]何冠华。穴位药物贴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  中医外治杂志 2000;(2):15。
   
    [26]段祥余。敷灸神阙定喘穴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58例  中国针灸1997;17(6):339。
   
    [27]肖冠峰。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慢支咳嗽400例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0):909。
   
    [28]陈丽仪。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连续3年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1999;15(8):7。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生意社 - 生意场 - 网经社 - 产业互联网 - 企业风险评级 - 撮合交易 - 化工网 - 纺织网
   检测通 - 医疗器械网 - 企业官网服务 - 化工网商城
© 医药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080131-8 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浙)-经营性-2020-002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403     
市场:0571-88161141 服务: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