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拔罐适应症 |
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痈、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反胃、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 |
|
|
|
拔罐时注意事项 |
①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②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③用 |
|
|
|
拔罐时的注意事项 |
(1)使用酒精闪火时,棉球酒精,只须少蘸不要多蘸,防止酒精过多,吸拔力大,影响疗效和造成烫伤。 (2)室内保持温暖,躲开风口,防止着凉。 (3)留罐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0分钟为好。 (4)再次拔罐,要 |
|
|
|
拔罐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
适用于阳虚患者小发作期或缓解期。 取大椎、肺俞、膏肓、定喘、膻中、足三里穴。每次可选1穴到数穴拔罐,每日或隔日拔1次,每次更换部位,10~20日为1疗程。拔罐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好火罐、针、酒精、火柴 |
|
|
|
拔罐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
(1)中脘、天枢、气海、胃俞、脾俞、足三里、建里,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2)先取背部胸椎8~12夹脊穴、脾俞、胃俞穴,施以走罐,使皮肤发紫充血,再取中脘、关
|
|
|
|
拔罐疗法时间探讨 |
拔罐疗法是以各种罐具为工具,利用燃烧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状态而吸附于体表一定部位、腧穴、经络或患处等。通过热能、负压产生一定的物理作用,使被治疗的部位温度增高,压力增大,加快血液循环起到 |
|
|
|
拔罐疗法发展史简话 |
拔罐法,或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加热、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的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瘀血,促使经络畅通,以达到调整 |
|
|
|
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 |
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可以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两种角度来解说。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当人体受到风、寒、暑 |
|
|
|
拔罐疗法的发展历史 |
先秦时期 拔罐疗法,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我国远古时代医家,是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的。在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 |
|
|
|
拔罐疗法 |
拔罐疗法是指拔火罐、水罐、药罐的治疗方法。临床最常用的是拔火罐法,即运用特殊的玻璃罐或陶罐、竹罐,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以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或穴位上,引起皮肤充血或瘀血的治疗方法。具有温经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