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灸
①体针
取穴:主穴:a.肝俞、脾俞、肾俞、志室、飞扬、太溪;b.膻中、鸠尾、中脘、肓俞、气海、三阴交、复溜、京骨。配穴:偏阳虚加大椎、命门、关元;偏阴虚加京门、膈俞;面浮肢肿加人中、阴陵泉、三焦俞、膀胱俞;血压偏高加太冲、足三里;咽痛加合谷、天鼎;胸有压痛加俞府、步廊;肾功能不全加夹脊胸5~7。
操作:主穴酌取3~4穴,二组穴位轮流选用。配穴据症而取。针刺为主,配用灸法。用30号毫针,浅刺得气即轻加捻转后卧针,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间隔轻捻行针。大椎、命门、关元三穴施以菱粒灸,每次5~7壮。针灸每周2次,15~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为1周左右。
疗效:共治疗15例,基本缓解5例,好转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53.3%。
②冷冻针灸
取穴:肾俞、京骨。
操作:每次取一侧穴位,交替轮用。用半导体冷冻针灸仪治疔;针体温度保持在0~15℃,留针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可连续二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30例,经治疗后尿蛋白消失或基本消失17例,占56.7%,不同程度减少13例。尿中各种管型改变13例中,治疗后消失7例,减少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4.6%。
(2)单方验方
①肾炎康胶囊
组成:药用真菌??耙齿菌进行深层发酵,制成肾宝多糖胶囊,每粒含100毫克。
用法:每日口服3次,每次2粒,日约600毫克肾宝多糖。
疗效:共观察349例,完全缓解87例,基本缓解98例,好转115例,无效49例,总有效率为85.96%。
②绿豆附子汤
组成:绿豆30克,制附子30克。
用法:水煎煮熟后吃豆,次日仍可再加绿豆30克煮熟食豆,第三天则另用制附子与绿豆同煮如前。忌生冷盐酒60日。适用于慢性肾炎水肿偏于阳虚者。
③玉米须煎剂
组成:玉米须60克,海金沙30克,马鞭草6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水肿而小便不利者。
(3)气功
功法:三线放松功:采用坐式或卧式,腹式呼吸为主,配合六字诀练“吹”字,用补法。意守丹田、命门为主,配合肾俞。血压高加涌泉、大敦;血尿加涌泉;纳呆加足三里。摆好姿势,默念“松”字,分两侧、前、后三条线自上而下,依次放松。练放松功时,先注意一个部位,默念“松”字,再注意一个部位,再默念“松”字,依次完成。然后,把意念放在脐部。这一过程作为一个循环,保持安静状态占每天清晨练1次,每次1~3个循环,安静一下,然后收功。
疗效:共观察30例,完全缓解16例,基本缓解1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
(4)食疗
①消蛋白尿粥
组成:芡实30克,白果10枚,糯米30克。
服法:三者同煮粥,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间歇服2~4疗程(食量少者,芡实、糯米用15~20克)。
疗效:共治疗73例,总有效率89.1%。
②乌龟炖猪肚
组成:乌龟1只(500克左右),猪肚5O0克。
服法:将两者洗净切成小块,用文火炖成糊状,不食盐,每日早晚各服1次,于2天内服完,间隔1天再服1剂,3剂为一疗程。
疗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3例,完全缓解10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
③蚕豆糖浆
组成:陈蚕豆(存放数年者最好)120克,红糖90克。
服法:将蚕豆带壳和红糖放砂锅中添清水5杯,以文火熬至1杯。清晨空腹时服,分5天服完。
疗效:共观察18例,有效率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