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我国中医工作者已经探索到不少具有良好降血脂作用的方药,经过三千余例的观察验证,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所及用药在10例以上的资料共48篇作一回顾性分析如下表:
应用频度(例) |
报道文献(篇) |
药 物 |
>1500 |
21 |
山楂。 |
1000~1500 |
10~15 |
草决明、泽泻、首乌。 |
100~999 |
6~10 |
川芎、丹参、茵陈。 |
2~5 |
淫羊霍、田七、当归、黄精、金樱子、桑寄生、制南星、人参、陈皮、甘草、水蛭、柴胡、菏叶、生地、红花、桂枝、明矾、炒白术、虎杖、葛根、菊花、茯苓、玉竹。 |
50~100 |
1 |
木香、生麦芽、甘草、天竺黄、肉桂、栀子、苍术、黄柏、乌龙茶、月见草、灵芝、郁金、赤芍、麦冬、五味子、女贞子、肉苁蓉、没药、桑葚、酸枣仁、萆薢、钩藤、蒲公英、仙灵脾、半夏、枸杞、巴戟天。 |
以上表统计表明:山楂、草决明、泽泻、首乌为当前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首选药物,临床运用无论单味或在复方中均显示出其降低血脂的明显效果。根据中医理论,山楂为消食导滞药,李时珍认为其能“化饮食,消肉积”,用于治疗肉类脂肪过多所致疾患。药理实验证明,山楂还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为国内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常用药物之一。《本经》载决明子“久服益精光,轻身”。泽泻具有“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的作用。首乌具有“益血益肝,固精益肾,乌髭发”的作用。此几味虽为不同类型的药物,但同样具有降脂作用,并且已经得到现代药理证实。此外,川芎、丹参等活血药的运用,又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医治本病的特点,盖血脂为阴精所化,具有粘稠,沉着之性,存于血脉之中,壅而不行,似有瘀阻之势,故近年来,复方中常取一至二味活血药以提高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