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医药招商 医药资讯 企业大全 医药站点 产品供求 医药搜索 医药研发 医药展会 医药人才 医药论坛
中医药-中国医药网
中医药首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药膳食疗  中药检索  名医风采  中医文献  中药图谱  治未病  中医药词典  中成药
中医儿科
 小儿常见病症
 小儿传染病
 寄生虫病
 皮肤疾病
 新生儿疾病
 其它疾病

药材认识
拼音索引: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笔画索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小儿常见病症

惊风(慢惊风)

收藏

    【概述】
    慢惊风来势缓慢,以反复抽搐为特征。基本上没有发热,或仅有低热。慢惊风辨证属阴属虚。

    【病因病理】
    慢惊风多见于大病久病之后,气血阴阳俱伤,或因急惊未愈,正虚邪恋,虚风内动;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精气俱虚,以致筋脉失养,风邪人络。暴吐暴泻可使津液受损,脾阳胃阴俱虚,土虚木亢,木旺化风,或肝血不足,筋失儒养,均可导致慢惊风。急惊风反复抽搐,阴血耗伤,阴虚内热,灼烁筋脉,出现虚风内动。大病久病,气血阴阳受损,也可成慢惊风。总之慢惊风病位在肝、脾、肾,性质以虚为主,也有虚中夹实。
    尚有因阳衰阴盛出现的慢惊风,见面色(白光)白,四肢厥冷,口鼻气冷,手足蠕动,此即慢脾风,是慢惊风中较严重的一种。
    慢惊风与现代医学“小儿惊厥”中“无热惊厥”相似。

    【诊断要点】
    1.有呕吐、腹泻、急惊风、解颅、佝偻病等病史。
    2.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也具有惊风八候的表现。
    3.根据不同疾病出现的证候,结合血液生化、脑电图、脑脊液(T等检查,明确原发疾病。

    【辩证分型】
    1.土虚木亢症状:神疲面黄,嗜睡露睛,四肢不温,阵阵抽搐,大便清稀,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久泻脾阳不振,则神疲面黄,大便清稀。阳虚则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弱。土虚木旺,则阵阵抽搐。脾虚则嗜睡露睛。
    2.阴虚风动症状:形瘦低热,手足心热,肢体拘挛或强直,时有抽搐虚烦便干,舌质红少津,苔光剥,脉细弦数。
    证候分析:为急惊风或其他热病,经久不愈转化而成。热久伤阴,肝肾俱虚,虚风内动,故肢体拘挛强直,时有抽搐。阴虚则低热,形瘦,大便于结,舌红少津等。
    3.气血两虚症状:肢体困惫,精神疲乏,身热起伏,语声低怯,面黄多汗,时时下利,手足搐搦,舌淡嫩,苔薄,脉沉细。
    证候分析:肌肉筋脉及关节的正常活动,需气血儒养,病久气血虚亏,出现肢体困惫,精神软弱,语声低怯,面黄多汗。气血已虚,加上时时下利,又伤津液,津血同源,血不养筋,故搐溺不已。舌淡嫩,脉沉细,为气血两虚之象。
    4.脾肾阳衰症状:面色(白光)白,因门低陷,神萎昏睡,口鼻气凉,额汗涔涔,抚之不温,四肢厥冷,手足蠕蠕震颤,大便清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肾阳衰微,阳气不运,故面(白光)神萎,口鼻气凉,四肢厥冷,额汗涔涔。脾土衰败,肝木侮之,虚风内动,故手足蠕动瘛疭。脾阳虚而寒湿内盛,则大便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脾肾阳衰之象。

    【分型治疗】
    1.土虚木亢治则: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主方:缓肝理脾汤加减。
    加减:四肢不温,加熟附子10克(先煎)、川椒10克;时时抽搐,加僵蚕10克、钩藤10克(后下);
    大便清稀,加炮姜炭10克。煨葛根10克;神疲乏力,加黄芪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健脾抑木,调和营卫的方剂方中人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大枣健脾补气,白芍柔肝抑木,桂枝与白芍、姜、枣又可调和营卫,陈皮理气燥湿。
    处方举例:
    黄芪10克  党参10克  桂枝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白芍10克  山药10克  炮姜炭10克  钩藤10克(后下)僵蚕10克  大枣5枚 甘草6克
    2.阴虚风动治则: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主方:大定风珠加减。
    加减:阴虚潮热,加银柴胡10克、地骨皮10克;
    肢体拘挛强直,加全蝎3克、乌梢蛇10克、地龙10克;阴虚火旺盛者,加黄连3克、阿胶10克(烊冲)。
    主方分析:本方为育阴潜阳熄风的方剂。方用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炙甘草、白芍酸甘化阴,牡蛎、鳖甲、龟版育阴潜阳,鸡子黄滋阴补中,五味子生津宁神。
    处方举例:
    生地10克  麦冬10克  麻仁10克  阿胶10克(烊冲)白芍10克  牡蛎30克(先煎)鳖甲15克  龟版15克  五味子6克  炙甘草6克  全蝎3克  地龙10克
    3.气血两虚治则;养血益气。
    主方可保立苏汤加减。
    加减:利下不止者,加山药10克、扁豆10克、炮姜炭10克;抽搐者,加天麻10克、钩藤10克(后下)、牡蛎30克(先煎)。
    主方分析:本方为补气养血,滋补肝肾的方剂。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健脾补气,当归、白芍滋补阴血,山茱萸、枸杞子、补骨脂、核桃补益肝肾,酸枣仁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处方举例:
    黄芪10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山茱萸10克  枸杞子10克  补骨脂10克  天麻10克  钩藤10克(后下)枣仁10克  甘草6克
    4.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主方:固真汤加减。
    加减:额汗涔涔,手足蠕动,加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大便清稀,加山药10克、炮姜炭10克、补骨脂10克;四肢厥冷,气阳虚甚者,可另煎红参4.5~6克,每日分2次口服。
    主方分析:本方为补气温阳,温补脾肾之方。方中黄芪、人参、白术、茯苓、山药健脾补气,附子、肉桂温补肾阳,甘草调和诸药。
    处方举例:
    黄芪10克  党参ID克  熟附子10克(先煎)肉桂6克  山萸肉10克  补骨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红枣5枚  甘草6克

    【中成药】


    【简便方】


    【其它疗法】
    针刺:上肢取内关、曲池、合谷,下肢取承山、太冲,牙关紧闭取下关、颊车。用于治疗肢体强直与搐溺。

    【注意事项】
    1.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刺激,保证患儿安静休息。
    2.长期卧床患儿,常改变体位,并用酒精摩擦受压部位。昏迷、抽搐病儿,常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
    3.积极治疗引起慢惊风的原发疾病。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媒体报道 | 技术支持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中国纺织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 糖酒招商网 - Toocle.com
© 医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