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查询:
返回搜索首页
首页 > 医药搜索 > 化学药品说明书 本网数据仅供参考![免责声明]  
 

阿司匹林栓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通 用 名: 阿司匹林栓
曾 用 名:
英 文 名: ASPIRIN SUPPOSITORIES
拼 音 名: ASIPILIN SHUAN
药品类别: 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性  状: 本品为乳白色或微黄色的栓剂。
药理毒理: (1)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2)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其有关;(3)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
药代动力学: 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时结合率也低。T1/2为15~20分钟;水杨酸盐的T1/2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值,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大剂量可达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 ac
适 应 症: 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及关节痛等。
用法用量: 直肠给药。成人一次1枚(0.3g),若发热或疼痛持续不缓解,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枚。1-6岁儿童一次1枚(0.1g),若发热或疼痛持续不缓解,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起过4枚。
不良反应: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1)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2)中枢神经: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μg/L后出现。(3)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
禁 忌 症: (1)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2)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3)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史者,尤其是出现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者。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或另一种非水杨酸类的非甾体抗炎药过敏。但非绝对。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2、下列情况应慎用:(1)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3)痛风(本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4)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在妊娠头3个月应用本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在人类也有报道在应用本品后发生胎儿缺陷者。此外,在妊娠后3个月长期大量应用本品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胶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的最后2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致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儿童用药: 小儿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者儿应用本品,可能与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有关,中国尚不多见。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下降服用本品易出现毒性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用时疗效并不加强,因为本品可以降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生物利用度。再则胃肠道副作用(包括溃疡和出血)却增加;此外,由于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包括肾乳头坏死、肾癌或膀胱癌的可能。2、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芗同用时,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血的危险。3、与抗凝药(双香豆互、肝素等)、溶栓药(链激
药物过量:
贮  藏: 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包  装:
有 效 期:



本网数据仅供参考![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