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用 名: |
胶体磷[32P]酸铬注射液 |
曾 用 名: |
|
英 文 名: |
COLLOIDAL CHROMIUM PHOSPHATE [32P]INJECTION |
拼 音 名: |
JIAOTI LIN [32P]SUANGE ZHUSHEYE |
药品类别: |
放射性同位素药 |
性 状: |
本品为绿色的胶体溶液。 |
药理毒理: |
本品为颗粒极细的磷[32P]酸铬胶体,属惰性物质,本身无药理作用。注入体内后不溶解于体液,因而不被吸收,大部分停留在注射部位,或均匀地附着在体腔内壁和肿瘤组织表面,或被肿瘤近旁淋巴管及淋巴结中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所吞噬,使放射性胶体较多地浓聚在肿瘤病灶中及附近。32P放出的纯β射线能量较高,可对渗出液内的游离癌细胞和散播在浆膜表面的肿瘤结节进行照射,直接杀死癌细胞,也能直接破坏浆膜表面粟粒样转移灶使其趋向纤维化,还可促使内皮下层纤维化,局部血管和淋巴管闭塞,以及浆膜脏层和壁层粘合而使渗出液减少 |
药代动力学: |
胶体磷[32P]酸铬注入体腔后不被吸收,最初1小时内基本滞留在体腔内,以后由于吞噬细胞吞噬及流入淋巴管和血液而迅速下降,至24小时时,停留在体腔内者仅10%左右,大多数聚集在肝、脾内,尿中排出量为5%。 |
适 应 症: |
用于控制癌性胸腹水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 |
用法用量: |
1.腹腔内注射,一次296-444MBq(8-12mCi),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注入,注射后24小时内必须经常变动体位,使放射性胶体在体腔内分布均匀。2.胸腔内注射,一次148-222MBq(4-6mCi),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注入,一般4-6周后可重复注射。3.胶体磷[32P]酸铬一般不用于静脉注射。 |
不良反应: |
腔内放射性胶体治疗很少出现全身反应。偶有乏力、头晕或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并发症有白细胞减少,误入肠道和粘连包裹腔时可引起放射性肠炎或局限性放射性炎症。 |
禁 忌 症: |
1.癌肿晚期极度恶病质者;2.胸腹腔术后已有一定时间,形成局限性粘连或包裹性积液者;3.伤口渗液或因引流无法暂时关闭体腔者;4.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肝肾功能极度不良者。 |
注意事项: |
1.本品仅限在具有《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医疗单位使用。2.治疗前应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肝肾功能;按胶体磷[32P]酸铬注射途径预先用99mTc胶体显像,以确定有无腹腔内粘连。3.尽量减少腔内积液,以免使注入的放射性胶体被稀释,此外,治疗后短期内不要抽液。4.如误注入血管内,可使肝、脾及骨髓受到有害的照射。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禁用。 |
儿童用药: |
禁用。 |
老年患者用药: |
尚不明确。 |
药物相互作用: |
|
药物过量: |
|
贮 藏: |
置适宜的屏蔽容器内,于冷处密闭保存。容器表面辐射水平应符合规定。 |
包 装: |
(1)185MBq(2)370MBq |
有 效 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