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路面执勤的交警,九成都有鼻咽炎,七成以上有噪声性耳聋,近两成有心血管 疾病。目前,广州有关部门正积极探讨将交警列入 职业病防护对象的可行性。
退休交警患肺癌去世
“鼻咽炎?我们大队人人都有!”广州市交警支队越秀大队中队长曾桂枝说。他们大队的交警75%以上都需要到路面执勤,平均每人每天要“站街”5.5个小时!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得包括曾桂枝在内的大队民警或多或少地患上了各种病痛。曾桂枝近年接连被查出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呼吸道 疾病,去年又患肝脏囊肿。“还有些小问题,体检是查不出的。”曾队长说着掀起警服,在他的左侧肋部,有巴掌大小的一片类似湿疹的过敏区域,“这些东西只要一到天热就会出现,估计是汗水长时间无法挥发造成的”。而类似长时间站立造成的下肢静脉曲张等,在大队民警身上相当普遍。曾队长这样描述交警的工作:“咳出的痰与鼻孔的灰一样黑”、“夏天摘了墨镜,只有眼眶是白的”。
就在7月初,该大队62岁的退休民警谢瑞存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去世;同一时间,越秀大队仍有两名退休交警因呼吸系统癌症在住院治疗。
常规防护措施难执行
针对噪声性耳聋,交警曾尝试佩戴“耳罩”,但如此一来,市区内禁鸣喇叭便无从查起;为防治废气侵害,交警又开始佩戴“口罩”,却直接影响到吹哨等指挥方式,并增加了与司机交流时的障碍。
专家建议,目前只能依靠缩短执勤时间、逐步取消固定岗位手势指挥来防止危害。广州市交警支队贺建华政委则称,随着智能指挥系统的进一步发挥作用,将逐渐减少交警路面指挥时间,希望能有效减轻 职业病危害。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检查发现,由于尾气影响,路面交警染鼻咽炎者占到九成以上,慢性肺功能损害者占到25.29%;受噪音影响,路面交警工龄超过三年者患噪声性耳聋占76.92%。
尽管如此,但2002年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并无特别针对交警列明防护措施,也就是说,交警在法律上仍不被承认是职业病高发人群!这是为什么呢?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专家肖吕武介绍,这是由于全国各地对于交警这一职业可能引发的职业病研究不足,导致未能列入国家法律。所幸,由卫生部制定的《职业病目录》中,包含有“中暑”、“噪声聋”两项交警常见病,虽未包含交警最为高发的鼻咽炎等症,但广州市有关部门将以此为依据,尽快将交警列入职业病防护对象行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