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的宝宝出现一些怪姿势,家长常常会以个体发育状况不同来解释。但是很多异常的姿势或动作其实意味着 疾病的存在。
据东莞市人民 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邝玉子介绍,很多宝宝几个月时就已经有症状,只要家长多留意,很多 疾病都可以控制在初始阶段。下面四种症状最为常见:
鸭步:
学步期的宝宝出现明显的“鸭步”或称“企鹅步”,即孩子在走路时身体向两侧一摇一摆,站立时看看出其腰部向前凸出得特别明显,此时要考虑宝宝是否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1岁以上的宝宝若无“鸭步”状态,但在走路时一跷一跷的,也应及时去 医院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单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邝玉子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愈早愈好,3岁以内的患儿一般可采取牵引、手法复位、用石膏等方法治疗。1岁以内是最佳治疗时机,3岁以后需要手术治疗,12岁以后手术效果较差。
歪脖子:
歪脖子即斜脖,它有4个症状:①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向对侧肩膀;②颈部出现硬块;③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④颈部活动受限制。邝玉子解释说,造成颈斜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颈部肌肉纤维化,受累的肌肉是胸锁乳突肌。另外,炎症、 运动伤害、 视力异常(主要是眼外斜肌受损)、脑性麻痹等也可出现颈部肌肉收缩异常情况。由肌肉纤维化引起的斜脖的患儿在6个月时是最佳矫正期。
“飞机手”、“芭蕾足”:
这些症状常见于脑瘫患儿。患儿临床表现为: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易惊、角弓反张、少动或乱动;喂奶时出现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患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2~3个月还不会笑或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到4~5个月时还不会翻身,8个月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异常的动作或姿势有:流口水、颤抖、学站时两腿并拢,双脚总是脚尖着地,有的甚至出现交叉,呈剪刀形;肢体 运动不协调、不对称,头不能保持正中位置等。
频繁眨眼:
发现宝宝不由自主、无目的性、重复的挤眉弄眼、努嘴、吸鼻、伸舌甚至扭脖子、蹦跳、不明原因的骂人等,要高度怀疑是否患有“抽动综合征”。
多数专家认为这与遗传、免疫、生化代谢紊乱,脑神经结构异常或中枢神经的损伤有关系,如精神创伤、 心理紧张、剖宫产、早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