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 > 健康家园 > 健康关爱/关爱儿童

宝宝学走阶段的注意事项


www.PharmNet.com.cn  来源: 搜狐母婴  日期: 2007-09-17

同仁堂药业
    每一个孩子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就像一扇大门在他们面前敞开了,他们可以独立地去探寻这神秘的世界。自由地行走为宝宝带来了新的人生,如何学会自己走路?在学习行走的过程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发展时机:
 
    十至十五个月
 
    发展状况: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至十一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第二阶段(十二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十二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十三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个阶段(十三至十五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意义:
 
    当宝宝开始走路就代表着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1、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关于骨骼的问题:
 
    有些宝宝在学习走路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这到底正常还是异常呢?刘医师表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若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勿需担忧。一般来说,宝宝大约在三岁之后运动协调才发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不稳都不用过度担心。
 
    很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就是扭伤,再加上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细致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得知。刘医师表示,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
 
    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建议辅助工具:
 
    学步车、楼梯、木板、小椅子
 
    备注:宝宝在使用学步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领。
 
    1、最好等宝宝七个月大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
 
    2、学步车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3、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
 
    4、使用学步车应在大人们的视线范围内。
 
    安全环境的安排:
 
    学走路的宝宝所碰到的危险比前面几项动作接触的危险来得更多了,在环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费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环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帮宝宝穿上防滑的鞋袜,以防止宝宝跌倒。
 
    阳台:宝宝一旦学会行走,“到处乱走”是必然的情形,引时父母就特别留意宝宝走到阳台上。没有围栏或栏杆高在85厘米以下,栏杆间隔过大(超过10厘米以上),或者阳台上摆小凳子……容易使宝宝误爬上,而导致危险。
 
    家具:家具的摆设应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行走,父母宜将所有具危险性的物品放置高处或移走,并且须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锐的角,以防宝宝去碰撞。
 
    门、窗:宝宝容易在开关门中发生夹伤,父母可使用门防夹软垫来避免危险;至于窗户方面,最怕宝宝走到窗边玩窗帘绳,如此容易发生被绳子缠绕造成窒息的危险。
 
    把握最佳的辅助时机
 
    整个婴儿期宝宝的动作发展是否正常,关系着生理健康及日后的认知发展,如果宝宝动作发展受阻,不但会影响日后的学习,也会形成心理的障碍,所以父母该时时注意宝宝每个阶段的动作发展情形。
 
    另外,宝宝每个动作的发展都代表着一层意义,如果能在最佳的电动机给予适当辅助,对宝宝的动作发展将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学会走路意味着什么?
 
    学会走路,意味着宝宝脱离了几乎完全依赖于父母的时期。假如你知道蹒跚学步的宝宝身上发生了什么,那么你与你的宝宝的关系就会非常和谐,更加亲密。
 
    每一个孩子在学会走路时,就像一扇大门在他们面前敞开了,他们可以独立地去探寻这神秘的世界。自由地行走为宝宝带来了新的人生,随着学会自己走路,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宝宝不再是婴儿
 
    别看你的宝宝只是摇摇摆摆地迈出了一小步,然而,就从此刻开始,他们在情绪和行为上就发生了变化,有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对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来说,这是一个既令他兴奋又让他担忧的时期,他们一方面渴望与爸爸妈妈亲近,一方面又有一种想独立和探险的欲望,当他们走远了或者跑开的时候,他们总是注意着父母,恐怕走得太远了;而此时,妈妈和爸爸却得到了第一个可怕的暗示:他们的宝宝已经不再是婴儿了。
 
    学会走路,宝宝再不是完全依赖于父母,他们发出了独立的信号。假如你了解宝宝的变化,你知道自己学步的宝宝期待的是什么,那么,你与宝宝的关系就会更和谐,更亲密。
 
    宝宝在学会走路之后,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他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如果问一个妈妈她的宝宝在学会走路之前的情况,她或许会把他描述成一个非常安静和悠闲的孩子。但是,在他学会走出第一步之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他总是动个不停,变得难以控制。
 
    宝宝出乎意料的个性特征开始显现了,这是必然现象,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结果都是宝宝发生了戏剧般的变化。当然,也有原本敏感的宝宝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了。
 
    父母应该做什么
 
    接受孩子的新个性。应该避免催促小心谨慎的孩子,也不要打消胆大孩子的热情。尽量做到时刻保证她的安全就可以了。
 
    保持一致性。只有明确的常规才能使1岁的孩子在情绪骚动的时候知道如何去做,所以要给孩子制定一些行为规则,要求他始终如一地遵守它们。
 
    离不开爸爸妈妈
 
    小宝宝学会走路使他非常的兴奋,他着迷于自己的这项新技能,但是,同时他的周围时时刻刻都充满了危险。喜欢走来走去的宝宝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让大人总是抱着或背着,这使他们感受到了一些成长的苦恼:他们不能像以前那样依赖于父母了。
 
    宝宝学会走路几个月之后,与父母分离的恐惧越来越加深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他们会在父母离开的时候大声哭闹,以表达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忧伤,他们会更加警觉地"监视"父母的一举一动,或者当陌生人出现的时候,他们紧贴着父母。宝宝把他的父母当成了安全的基地,他们会绕着父母走几步然后又跑向他们的爸爸妈妈。
 
    父母应该做什么
 
    玩游戏时让孩子感到安全。比如做"你跑我追"的游戏,就等于告诉孩子运动是安全的,因为父母会追他并且保护他。
 
    你离开之前让孩子有所心理准备。创造出一种使孩子感到安心的再见和问候的方式。当你要离开这个房间一小会儿的时候,你要让你的宝宝知道你呆会儿就会回来的。
 
    有些方面的发育倒退了
 
    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需要当心的是脚底下一定要稳,他们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跌跌撞撞才渐渐走稳一些,这是非常正常的。但在他们走路的技能越来越强的时候,某些方面的发育反而在退步,比如他可能忘记已经学会的字或词。
 
    如果看到你的学会走路的孩子又返过来爬着走了,你一定不要奇怪,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跌倒了或碰伤了之后,他们就意识到了爬着走会安全一些。
 
    父母应该做什么
 
    洞察孩子发育倒退的迹象。如果你的宝宝又缠着你抱他,那么在哄他睡觉的时候多抱抱他。如果他不愿意走路了,可以给他玩拉着走的玩具诱导他多走一走。
 
    重新激起宝宝对说话的兴趣。如果你的宝宝在语言发育方面遇到障碍,你可以频繁地给他讲故事,和他说话,提一些问题,然后停下来等他回答。
 
    不达目的不罢休
 
    如果宝宝能够走了,他就想跑;一旦他站起来了,他就想登高。可惜他们的运动能力还不能使他们做到这一点。宝宝在遭遇到挫折之后,他们的愿望反而更强烈,更要满足自己的要求了。他们会让你帮着他拿他想要的东西,或者他自己从架子上把他想要的东西拉下来。一旦他自己的行为能力能够满足他的愿望了,他就更加有信心了。
 
    父母应该做什么
 
    不要采取高压手段。给你的宝宝多种选择,把一些潜在的冲突改变为轻松的游戏,并且鼓励你的宝宝用言语表达出他的愿望。
 
    伸出援助之手。当你的宝宝不能实现他的愿望,给他一些轻微的帮助。让你的宝宝知道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寻求帮助。
打印】 【关闭】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医药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健康推荐
·高血压患者夏日如何运动?...
·国家卫健委:警惕“秋老虎...
·动起来!从第17个全民健身...
·立秋养生要注意“三防一养...
·胃肠不适、晒伤多发?中医...
·立秋节气如何养生?三个换...
·干吃蒙脱石散险窒息?专家...
·专家解读:强降雨后,如何...
·广东基孔肯雅热新增报告病...
开心一笑
·
量血压时常做这6件事?...
·
望梅止渴也能够引发肝脏...
·
女人绝经居然有好处 这3...
·
玩拼图、听音乐!11个习...
·
专家:减重手术效果好 ...
·
重视糖尿病前期, 莫让...
·
肝病新药!吉利德口服FX...
·
营养师的“双11”囤食清...
·
得了肾病综合征竟然是脚...
健康测试
 心理年龄测试  精神状态测试
 老人心理健康  紧张状况自测
体形
测试
体重:
公斤
身高:
标准
体重
食物
热量
五谷类,豆类 蔬菜类
水果类 肉类 蛋类 水产类
油脂类 奶类 糕点小吃
饮料类 糖类 茵藻类 全部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心血管系统 皮肤科
神经及精神难病 儿科 五官科
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 外科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难病 妇科

鼻咽癌 慢性咽炎 复发性口疮
白血病 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 高脂血症 骨质增生症
白癜风 白塞氏病 红斑性狼疮
脑积水 智力低下 脊髓灰质炎
脊髓炎 震颤麻痹 坐骨神经痛
肥胖症 高血压 胃下垂 胃癌
白内障 青光眼 荨麻疹 斑秃
硬皮病 酒渣鼻 银屑病 湿疹
艾滋病 尿崩症 尿石病 遗尿
习惯性流产 乳腺增生病 不孕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中风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精液异常症 阳痿  ……更多
  站内支持: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使用帮助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纺织网 - 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农业网 - 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医疗器械网 - 红娘网 - China Medical Device - 糖酒招商网 - 卫浴网 - Toocle.com - ChinaChemNet - 医药招商 - 医药招商网
© 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