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着针头的小手昨天再次捧起了书本,因化疗而发胖的脸蛋重又闪现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一群饱受病痛折磨、住院多日的孩子,又开始上学了,而老师们就坐在他们的病床前讲课。
设立在上海 儿童医学中心、儿科 医院、新华 医院、 儿童医院的病员学校昨天正式开学,这使得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对因病住院 儿童实施义务教育的城市。在这里,读书,一个也不能少。
儿中心血液科、神经外科、 心脏科的病房里,这个只属于 疾病的区域里,孩子们第一次看到了老师。9岁的洪洪一边打吊针,一边完成了1小时的数学课。10岁的月月边看图片,边学习英语“草莓”的发音,而小小则读起了牛顿的故事。
孩子们一时间忘记了病痛,洪洪对浦东南路小学的数学老师徐玥说:“打针没关系,忍一下就行了。”
大部分孩子的病都很严重,已经数度入院,他们患的是白血病、 肿瘤和 心脏病,治疗过程严重耽误了他们的学业。三年级的小小说:“我已经3个月没读书了,真怕回学校后跟不上同学们。”
陪伴一旁的家长们比孩子更加激动。鹭鹭跟着美术老师学习折纸的时候,妈妈在一旁不停地掉眼泪:“她就是喜欢画画,能看到她不疼真好。”下周一,鹭鹭将接受神经母细胞瘤的切除手术。
洪洪爸爸眼睛一刻也没离开过儿子,他说:“我已经给他报好三年级了,他从9月1日就盼着上学,可现在只能先来化疗。”
无论对谁来说,这都是不同寻常的教学。浦东南路小学的老师们作了精心准备,徐玥老师说:“我们只求他们学得快乐。”为了教三角形,老师准备了可拼接的塑料吸管;为了教英语,老师带来了图片;为了教画画,老师准备了彩色的纸。
美术老师黄勇说:“在这里,教学双方都没有压力。我们想让他们快乐地学,他们也给我们带来了教的快乐和轻松。”
病员学校的孩子们都是自己申请读书的,经过主治医生的评估,再由院方替他们向教育部门进行申请,他们可以选择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绘画、音乐、手工、 心理等多门课。
读书的快乐,是治疗 疾病的一味良药。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院长刘锦纷希望病员学校能够坚持办,他说:“老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离开了 疾病,他们很大程度上安抚了患儿敏感的心。教学让他们感到自己还能重新 健康起来,回到课堂去上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