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几场秋雨带来了寒意,一些中老年人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发病发病率比平时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预防?享受凉爽的同时在秋季里如何防患于未然?如何正确 养生?为此,记者采访了市南开 医院针灸理疗科吕福全主任。
据吕福全主任介绍,在这样的节气里中老年人要做到“三防”,并结合科学合理地 饮食和 运动。
防秋燥:朝盐水,晚蜂蜜
进入秋季以后空气变得干燥, 中医有“秋燥伤肺”之说,呼吸系统 疾病如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发病增高。我国民间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秋季阴盛于外而虚于内,若不能养阴易生热病,就是我们老百姓说所的“上火”。
防秋燥有妙招,推荐“朝盐水,晚蜂蜜”的 养生防病法:早上空腹喝一杯凉的盐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温的蜂蜜水。清水在体内流失比较快,因此尽管我们不停地喝水还总觉得口燥唇干,但如果捏一小撮食盐放入水里搅拌一下再饮用可以减慢水分流失。另外,蜂蜜有清热、补中、解毒、润燥等功用,经常食用对肺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等有疗效。
防秋寒:加外套,多锻炼
秋季“阳和日退,阴寒日生”,季节交替,天气乍寒,适应力低下的老年人和 儿童成为易感人群, 儿童易发感冒、结膜炎;老年人的慢性病如风湿、类风湿、慢性支气管炎在这个时候容易复发。
“防寒”首先注意夜卧早起要保暖,秋季昼夜温差大,早晚不要怕麻烦多加件外套。另外适当地增加体育锻炼,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但由于气温下降时,人的肌肉韧带会反射性地收缩,肌肉伸展度会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机体 运动器官调控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损伤。因此,根据秋季的气候特点要选择适当的 运动,如太极拳、慢跑、体操等。运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防秋膘:餐桌上,巧搭配
经过了炎热的夏季之后,随着秋意渐浓,气温回落,天气环境适宜,人体的味觉、食欲、消化、吸收能力逐渐恢复,夏季清淡的 饮食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口感、食欲和身体需要,营养丰富的食物又大量回到了餐桌上来。
此外,秋季气候干爽,汗液减少,睡眠时间增长,为了迎接寒冷的冬季,机体会积极地储存脂肪,因此一不小心就会发胖。体内脂肪的积累不仅有碍美观,而且容易引起 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多种 疾病,这对本身肥胖者来说更加危险。为了保证体重正常,应注意作息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润肠通便。在 饮食方面可以选择热量少的粗粮,如玉米、红薯、土豆、薏米和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