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日是)是第10个“世界 精神卫生日”,青少年 心理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市精卫中心昨天公布最新调研结果显示,申城小学生中约有14%的孩子有多动症,青春期情绪困扰占20%,但是,在所有有 心理问题的孩子里面,只有三成到专业机构就诊。
【案例】聪颖掩盖多动症
上课不专心、学习不主动、行为标新立异……上周,父母带读高一的贝贝(化名)到市 心理咨询中心咨询时,仍然觉得是青春期叛逆导致儿子变得爱自说自话、烦躁不安。可是当医生给贝贝进行专业测定后发现,他早已患上了多动症,只是贝贝聪颖的天资掩盖了病症。
程文红博士说,虽然不少多动症患儿在小学初期就因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成绩不良而被发现,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患儿资质较好,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很轻松,在老师和家长眼里,他们只不过更加顽皮不听话,聪明隐藏了病症,一直拖到初、高中才来就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青春期出现情绪困扰
巍巍(化名)的父母对他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但功课以外的生活却从不重视。14岁的巍巍渐渐形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并回避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参加同学们的游戏活动。同学们背后叫他“书呆子”,不跟他来往。
孤独的巍巍虽然内心痛苦,但他告诉自己要克制玩的“恶念”,结果越克制越无法静心,神经变得敏感脆弱。
学校老师建议他到专业机构咨询一下,他还觉得是老师在“找茬”,半年之后,痛苦不堪的他最终还是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市心理咨询中心,经过医生诊断,发现他因为刻意回避青春期心理的正常要求,出现了严重的情绪困扰。
【调查】病耻感致病情延误
程文红博士调研显示,缺乏正确的心理卫生知识、存在侥幸心理、不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是造成青少年有心理问题而不就诊的三大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调查有两个数据对比让人深思:43%的父母愿意通过心理治疗帮助孩子,可是只有8%的青少年表示希望借助心理治疗康复。显然,父母比孩子更愿意求助心理治疗,这可能和青少年强烈的病耻感以及缺乏相关知识有关。
程文红博士表示,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加强专业少儿精神科医师系统培训外,更要关注学校与家庭的预防与干预,增加市民对少儿心理卫生问题与干预的知晓性,减少社会病耻感,使专业帮助渠道透明化。
市民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逐年上升
心理咨询将进社区
晚报讯“你知道什么是抑郁症吗?”“老年痴呆可以预防吗?”今天是第16个“世界 精神卫生日”,全市将在19个区县设置20个点,对行人进行随机访问,调查市民对 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今年的主题为“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 健康”,上海市“心的和谐——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启动。据最新数据显示,申城约七成精神障碍患者得到治疗。此外,市民的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连年上升,2005年为36%,2006年为59%。
今天,本市心理咨询进社区项目也同时启动,市、区县各级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发放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新鲜出炉,7万多本宣传册将分发到全市233个社区。同时,有关专家正抓紧时间,为240个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医生编写专门教材,将对其进行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