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农历腊八节,每逢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锅浓浓的腊八粥,以增添一家人团圆的节日气氛,为明年的好运连连祈福。
腊八粥喝到今,品种越来越多,用料各地也不尽相同,传统的腊八粥一般都是采用糯米为主流,赤豆、绿豆、芸豆、红枣、花生、栗子、核桃、百合、桂圆、莲子、松子仁为辅料熬煮制成。
据营养学家介绍,腊八粥所含的营养成分比一般单一原料制成的粥更能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需要,其中莲子可补气健脾,绿豆对 高血压有辅疗的功效,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的作用,还能够增进食欲、乌须生发,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更是 医药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
喝腊八粥不仅能起到滋补 养生的作用,另外,在民间喝腊八粥还有去病消灾的传说,在腊八节那天喝腊八粥可以保佑明家的家庭和事业都平平安安,事事如意,腊八粥的习俗也因此一直至今,所以腊八节一定要喝上一碗腊八粥,以保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腊八粥做法
原料配方:大米50克 黄小米50克 黏黄米50克 糯米50克 秫米(黏高粱米)50克 红小豆100克 莲子100克 桂圆100克 花生米100克 栗子100克 小红枣100克 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先将莲子去衣去芯放入碗中加水浸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蒸熟取出备用。
2.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
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秫米、红小豆、花生米、小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大米、黄小米、黏黄米、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儿移下火来,盛入清洁消毒的锅内,撒上白糖即成。
腊八节不喝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但是在很多地方却不喝腊八粥。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小贴士:自制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陈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陈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
材料:大蒜若干头、醋一瓶(山西陈醋或镇江香醋最好)。
做法:
1.冬至或是腊月初八开始泡制。将大蒜剥去外皮儿,切去蒜蒂。然后将大蒜放入可以密封的坛子或者瓶子中。
2.将醋倒入,直至没过蒜瓣儿。
3.将容器密封,放置到阴冷的地方。7-10天后,蒜变绿以后即可食用。
【相关链接】
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 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又有一个传说,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就念经吃粥,这样就给腊八节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怎么说,人们吃腊八粥,都是以庆祝丰收为内容的。
“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因为它是用各种米(江米、黄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种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各种干果(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类混合成的一种粥,这种粥集中地反映出了农业大丰收的成果。 关中一带及附近一些地区的群众,都十分重视“腊八节”。但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又各有不同的讲究。富平县的农家,这一天喜欢酿酒,名曰“腊脚”;长安县的古风俗,这一天要煮肉糜,抛洒在花木之上,谓之“不歇枝”;乾县、礼泉一带,讲究腊八节要给 老人送粥,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一带则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一顿腊八焖饭;铜川地区的农村,在这天还流传着为幼男幼女剃头理发的习惯。凡此种种,自有不同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