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 > 健康家园 > 健康导航/健康杂坛

盘点暖冬对健康的十大影响


www.PharmNet.com.cn  来源: 新闻晚报  日期: 2008-01-09

同仁堂药业
    “冬天看不到雪景”、“照样吃冰淇淋”、“羽绒服也穿不着”……今年是否是暖冬,虽然目前还尚无定论,但小寒刚过,申城在明媚阳光的“助威”下,最高气温突破了10℃。上海宣布2007年为1873年有气象历史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而这一年也是57年来最暖的年份。因为暖冬,结果“盼下雪成了奢望”、“森林病虫害增加”、“医院就诊病人也暴满”……本期健康周刊特别邀请了各科专家,为市民盘点暖冬对健康的十大影响。
 
    1、御寒能力减弱医院病人骤增
 
    “我小时候,还能看到冬天下雪。可如今,能飘点雪花就已成奢望了!”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张先生遗憾:现在难以让女儿体会冬天下雪的含义。
 
    下雪已成为一种奢望。最近已是1月初,但最高气温回暖接近15℃。尽管如此,本市各大医院门急诊还是人满为患。记者从瑞金、仁济、新华等各大医院门急诊了解到,在前来就诊的常见病病人中,主要以感冒、发热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
 
    瑞金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心脏科专家吕安康博士分析:“不少人以为,气温高了,天气缓和了,生病的人就会少。其实并不然。全球变暖和暖冬,反而会导致人的御寒能力明显减弱!”
 
    2、骨折外伤减少心脑病人仍多
 
    记者发现,最近在瑞金、华山等各大医院,前来就诊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依旧不减。不少医院不仅门急诊病人“爆满”,还出现了病房床位紧张等情况。仅瑞金医院,最近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每天就高达1000多人。
 
    “不少高血压心脏病病人都以为,冬天气温高,发病的概率可能相对减少,结果擅自停药或减药,不注意保暖,掉以轻心后反致疾病发作或加重。”吕安康博士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本市每年冬天因为马路上积雪或结冰而发生摔倒、跌倒骨折的外伤病人明显减少。但天气稍微一冷,就容易引起中老年人血管收缩、痉挛,结果血压飚升,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还是明显增多。”
 
    专家提醒,在暖冬季节里,更要警惕随时可能来袭的寒潮给心脑血管病人带来的突发危害。
 
    3、少锻炼体质弱年轻人易感冒
 
    在白领商务楼里,只要一人感冒了,很快周边的其他人也都感冒。最近,记者从各大医院就诊的感冒病人和白领商务楼里发现,年轻人群更易患“小群体感冒”。
 
    “以前即使是零下几度,不少市民只要多穿点衣服,也感觉还好、不算很冷;但现在,因为天气普遍变暖,人体承受寒冷的耐寒能力明显减弱。而久坐办公室、缺乏锻炼等,也导致现代年轻人的体质都普遍减弱。结果,只要每次冷空气或寒潮来袭,稍稍一受凉,就容易互相生病、传染,立即‘病倒’一大片。表面看似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是如此。”吕安康博士遗憾地表示。
 
    4、一月蚊蝇现身夏季蚊蝇也多
 
    “我在车库里停车,竟然发现即使在冬天,车库里还有蚊子”、“我住10楼,没想到在1月的冬天,家里竟还有苍蝇飞进来”……不少市民对此感到很疑惑。
 
    记者发现,虽然是冬季,但即使是在本市一些中心城区,在地下室、小区或商务楼的地下车库、空关着的房屋里、家庭家具的背后,都时常可见蚊蝇出现。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防制科徐仁权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上海地区属于“半越冬”地区。部分蚊蝇即使是在冬天,也照样存活。一般来说,冬季温度越高,第二年蚊虫将提早出现、数量增多。每年冬天的温度与第二年蚊蝇的数量,呈正相关。
 
    为此,徐仁权主任医师提醒市民,在家中,要注意及时清理养花、养鸟和饲养宠物时留下的积水,及时清理阳台上的积水,以避免蚊子等幼虫积聚、生长。
 
    此外,由于苍蝇的提早出现,还要当心预防细菌性传染病,提早预防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5、天气忽冷忽热哮喘容易发作
 
    冬季不冷,就不易冻死那些越冬的病菌,在冬春更替之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容易流行。
 
    最近,在新华医院儿内科,每天1500名至2000名的小儿内科门诊量中,其中大约有85%至90%的都是感染呼吸系统疾病。
 
    新华医院小儿呼吸科主任鲍一笑教授说,在忽冷忽热的天气里,儿童哮喘、喘息等呼吸系统疾病最容易发作。
 
    此外,漂浮于空气中、散落在灰尘、物体上的微生物也是如此。在气候干燥、生存条件恶劣时,它们会以不同的生命形态休眠;但一旦温度、湿度都适宜,它们就会生长繁殖。目前室内使用空调、使用加湿器时,空气中的水分增多,加上合适的温度,一些霉菌、细菌都会有所萌动。空气中有害微生物进入呼吸道,人就会染上疾病。
 
    6、暖冬导致干燥加湿不当致病
 
    “干、干、干,浑身觉得干!”家住虹口区的马小姐最近感到嘴干、皮肤干、脸也干。不仅嘴唇开裂了,皮肤还皲裂了,尤其是脸上的皮肤,干得出现皱纹……每到冬天,她还总会咽喉炎发作。最近,她买了一只加湿器,24小时在屋里“加湿”。她心想:一边保暖,一边加湿,理应能缓解干咳。
 
    起初,室内空气湿润了,慢性咽喉炎自我感觉也好转了;可过了一周,她的咽喉红肿、讲不出话,甚至还连续剧烈咳嗽,反复喘息。经检查,已是支气管炎,如不及时就诊治疗,险些发展成为肺炎。
 
    记者发现,因为暖冬导致气温偏高,不少市民热衷使用加湿器,在室内加湿。如同使用空调不注意清洁,会得“空调病”一样,冬天加湿器在房间里24小时开个不停,使用、清洁不当,也会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
 
    为此,呼吸科医学专家提醒市民,在室内加湿时,一方面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以免过度加湿后孳生、活跃霉菌等微生物;同时还要注意定期清理,避免致病微生物随着气雾进入空气,再进入人体呼吸道,患上“加湿器肺炎”。在使用加湿器时,必须注意清洁卫生。比如:每天换水,一周清洗一次,以防止水中的微生物散布到空气中,定期清洁处理加湿器,避免其内部孳生致病微生物。
 
    7、冰淇淋不离口“秋泻”移至年末
 
    这几天天气回暖,乱吃东西、吃坏肚子的孩子并不少见。据统计,在上个月,市儿童医院约有一半左右的门诊小患者都是因为秋季腹泻或秋季腹泻引起呼吸道感染、发热或呕吐等而前来就诊的。
 
    据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乔蓉介绍,秋季腹泻好发于秋季,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如今,儿童秋季腹泻并非只是秋季的“专利”,在12月1月的冬季也好发,甚至还可能延续至12月底至1月初。
 
    而去年,由于暖冬,以往一向被认为在夏秋季才是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在去年初春也照样有病人前来就诊。专家提醒,气温偏高,外出游玩,孩子家人外出吃喝家庭聚餐机会增多,稍不注意卫生操作时食物有污染或食物保存不当,都可能带来患病隐患。
 
    冬天最好还是少吃冷饮,不要喝小摊上的饮料,家人要提醒孩子饭前便后,及时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食物;购买食品时,直接入口的食品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购买的成品或半成品比如:面包豆制品等)在未食用前应冷藏保存;冰箱不是消毒柜,在冰箱存放时间较长的食品在食用时,应加以处理。
 
    8、天暖病毒不死“水痘宝宝”增多
 
    因为冬天天气不冷结果病毒也“冻”不死。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乔蓉副主任医师提醒家长目前这段时期和之后一段时间需要警惕宝宝患流感、流脑、水痘、猩红热、腮腺炎、麻疹等传染病提早给宝宝建立一道健康、牢固的免疫屏障。
 
    乔蓉主任表示一旦接触水痘患者,可选用一下三种办法之一:其一,可应用水痘免疫球蛋白;其二,在接触后8至9天内,口服有效的抗病毒药7天;其三,在接触后3天内用水痘减毒活疫苗。
 
    由于水痘的传染性很强,染“痘”儿童应待水痘掉痂、过了传染期之后再回校园,避免孩子之间互相传染。家长在孩子染“痘”的过程中,切不可大意。一旦孩子出现高烧、头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以减少继发细菌感染、脑炎、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家庭、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单位,还要及时对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和毛巾等进行消毒。
 
    预防水痘可接种疫苗,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房间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勤给孩子洗手,勤剪指甲,防抓破水痘引起感染。饮食上忌吃燥热和滋补性的食物。注意多给孩子饮水,吃清淡易于消化并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面条、稀饭、牛奶、豆浆、鸡蛋等。多吃些水果,多喝些绿豆汤等。
 
    9、室内常开空调感冒咳嗽高发
 
    在暖冬季节,细菌、病毒越冬可能不死,普通感冒、肺炎、麻疹、风疹等发病率可能增加。暖冬蚊蝇过冬、蟑螂入室,疾病的传播的媒介也可能增加。而长时间使用暖气、空调,还会使人皮肤皲裂、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并降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机能。
 
    最近,不少人反应频繁进出“空调房”,一冷一热进进出出,结果感冒、咳嗽等高发。尤其是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里,使得免疫力下降。
 
    鲍一笑教授还特别建议,在冬季使用空调和加湿器时,要注意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最好的温度应该在20度左右,而最佳的湿度应该在70%至80%之间。
 
    同时还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环境内的湿度并非越高越好。空气湿度为40%至60%时,人体感觉最舒适。
 
    10、气候变化异常老人儿童“中招”
 
    在暖冬季节里,这种忽冷忽热的气候,对老人和儿童而言,最容易“中招”。相对来说,老人此时容易穿得少,不太注意保暖。由于疏忽了,一旦寒潮来临,就容易出现血压升高,血管收缩等意外。
 
    而孩子平时活动多,家长给孩子过于保暖后,有的孩子甚至穿上9件衣服,在暖冬天气里,稍稍一活动,就大汗淋漓,结果感冒、咳嗽等都随之而来。许沁 邬思蓓)
打印】 【关闭】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医药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健康推荐
·中医专家:夏季养生要围绕...
·高温“苦夏”,医学专家“...
·中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
·医生:减肥过程中新发脂肪...
·专家:乳腺癌筛查不是“一...
·急诊专家提醒:中暑急救,...
·家长注意!孩子睡觉盖太多...
·广东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
·暑期就诊高峰背后:运动不...
开心一笑
·
量血压时常做这6件事?...
·
望梅止渴也能够引发肝脏...
·
女人绝经居然有好处 这3...
·
玩拼图、听音乐!11个习...
·
专家:减重手术效果好 ...
·
重视糖尿病前期, 莫让...
·
肝病新药!吉利德口服FX...
·
营养师的“双11”囤食清...
·
得了肾病综合征竟然是脚...
健康测试
 心理年龄测试  精神状态测试
 老人心理健康  紧张状况自测
体形
测试
体重:
公斤
身高:
标准
体重
食物
热量
五谷类,豆类 蔬菜类
水果类 肉类 蛋类 水产类
油脂类 奶类 糕点小吃
饮料类 糖类 茵藻类 全部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心血管系统 皮肤科
神经及精神难病 儿科 五官科
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 外科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难病 妇科

鼻咽癌 慢性咽炎 复发性口疮
白血病 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 高脂血症 骨质增生症
白癜风 白塞氏病 红斑性狼疮
脑积水 智力低下 脊髓灰质炎
脊髓炎 震颤麻痹 坐骨神经痛
肥胖症 高血压 胃下垂 胃癌
白内障 青光眼 荨麻疹 斑秃
硬皮病 酒渣鼻 银屑病 湿疹
艾滋病 尿崩症 尿石病 遗尿
习惯性流产 乳腺增生病 不孕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中风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精液异常症 阳痿  ……更多
  站内支持: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使用帮助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纺织网 - 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农业网 - 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医疗器械网 - 红娘网 - China Medical Device - 糖酒招商网 - 卫浴网 - Toocle.com - ChinaChemNet - 医药招商 - 医药招商网
© 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