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 > 健康家园 > 健康导航/疾病信息/中医防病

浅析张仲景苦辛法在临床上的运用


www.PharmNet.com.cn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日期: 2008-02-14

同仁堂药业
    苦辛法是将苦寒与辛温两种性味不同的药物配伍运用,苦寒药物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坚阴止利,并有健胃作用;辛温之品多能发散行气、行水蠲饮、温中散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且有辛辣之味,也能刺激食欲。二者相伍,一阴一阳,一寒一热,一升一降,一开一泄,谓之辛开苦降;能斡旋中焦、调理气机、升清降浊、疏通胃肠,增进食欲,且辛散无动阴之弊,苦寒无碍阳之害,相得益彰;目的在于调和胃肠、肝胆气机,所以,也属于和解法,此法亦被后世医家所推崇和拓展。
 
    1.痞证  以胃脘部胀满不适为主症,《伤寒论》131条:“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是谓胃气素虚,寒从中生,因而误下,表热内陷,两相搏结,以致寒热互结,升降失司,痞塞于中。《内经》指出:“清气在下,则生餮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 胀。”故可见心下痞满,呕而肠鸣,腹痛下利等症。此时必须斡旋中焦气机,以使升降相因,仲景列有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149、157、158条),为苦辛法的代表方剂,目的在于和中泄痞,均用半夏、干姜辛温散寒开结,黄芩、黄连苦寒泄热燥湿,人参、大枣、甘草甘温补虚,辛苦合用,有降逆止呕,开结散痞的作用。三方之别,在于半夏泻心汤重在痞而兼呕;若见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食滞为主者,上方减干姜至二两),另加生姜四两)为君,名生姜泻心汤,以和胃散水泄痞;若重在脾虚,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不取生姜之辛散,而加重甘草至四两)为君,以健脾泄痞,即甘草泻心汤当有人参)。观此三方,病机为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主症为心下痞满,兼症亦有侧重,故在开结泄泻的前提下,仅用一药之变易。
 
    另有狐惑一证,颇类似口、眼、生殖器三联症。仲景亦用甘草泻心汤,意在甘草与芩连清热解毒,配以干姜苦辛杀虫。
 
    2.呕利  痞证可见呕利,但并不为其主症,若因寒热错杂,上下不和,以呕利为主者,应用辛开苦降法以调和胃肠功能。原文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亦云:“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是谓太少合病,少阳里热偏重,或肠中湿热,暴注下迫自利;而胃有寒饮,上逆而呕,出现呕利并见的上寒下热证,故有黄芩汤清肠热而止利,加半夏生姜温胃寒降逆止呕。
 
    若上热下寒,胃为客热,肠中寒凝,胃肠不和,传化失司者,因胃热气逆欲呕或食入即吐,肠寒不得成聚,腹痛或下利者,则用黄连汤(173条)或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359条)。前者即半夏泻心汤去芩加桂枝,以助干姜之温通;后者以干姜人参逐寒扶正,芩连清上热止呕,且有通寒格反佐之意。
 
    3.小结胸  结胸的成因与痞证有别,谓“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131条)证有大小结胸及寒实结胸之方,仲景用苦辛之品为主治疗小结胸证,目的在于清热化痰。就小结胸证而言,由于内有痰饮,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以致痰热互结于心下,症见心下满,按之则痛,不按不痛,脉象浮滑。饮邪宜化,邪热宜清,用小陷胸汤(138条)清热开结涤痰,方中黄连清热开结,半夏燥湿化痰;苦辛相配,配以甘寒滑润的瓜蒌实,以增清热涤痰之功。《千金方》的黄连温胆汤,《医方考》的清气化痰丸,立意与小陷胸汤相同,且更臻完备。
 
    以清热化痰的角度而言,仲景的泽漆汤鳖甲煎丸侯氏黑散均伍以黄芩、半夏、生姜之类意趣相同。
 
    4.奔豚  《金匮要略》对奔豚症状的描述谓“少腹有气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癔病等,因诱发因素不同,有肝发与肾发奔豚之分。肝发奔豚,由于情志因素(惊恐刺激),肝郁气结,化热上冲,兼有腹痛,往来寒热等症,当以泄肝安胃、降逆止痛治之,故仲景用奔豚汤,方中李根白皮为君,亦用黄芩泄肝清热,半夏、生姜和胃降逆。
 
    5.蛔厥  胃中虚寒,隔上有热,蛔虫喜暖恶寒,又善钻小孔,以致蛔动不安,上扰胸膈,窜入胆道,造成寒热错杂的蛔厥证。原文338条云:“晟厥者,其人当吐虫尤,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虫尤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虫尤闻食臭出,其人常吐虫尤。虫尤厥者,乌梅丸主之。”根据前人经验,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借乌梅之酸,敛肝安蛔;黄连、黄柏与干姜、川椒等药苦辛相配,苦酸辛甘合用,共奏温脏安蛔之功,亦寓苦辛杀虫之意。
 
    张仲景对芩、连与姜、夏的配伍运用,目的在于开结泄痞,调和胃肠,清化痰热,泄肝(胆)和胃,化湿杀虫,温脏安蛔等方面,主要应用指征有:(1)胃脘部胀满不适;(2)干呕或呕吐;(3)肠鸣或腹痛下利;(4)不欲食或饥不欲食。
 
    苦辛法的运用,并非苦味药与辛味药等量齐投,而以苦为主,以辛为辅,苦多辛少,故说是清热和解法之变通。但具体情况,又当分别对待,如寒重热轻者,亦应辛温重于苦寒,如黄连汤,则用黄连三两,而半夏半斤,干姜三两,且尚有桂枝,故非绝对而论。当然对湿胜阳微者,应用不宜。同时根据病情,针对病机,伍以补中,宣表、化痰、祛瘀、利水等法,灵活运用。(刁吉祥)
打印】 【关闭】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医药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医药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健康推荐
·高温“苦夏”,医学专家“...
·中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
·医生:减肥过程中新发脂肪...
·专家:乳腺癌筛查不是“一...
·急诊专家提醒:中暑急救,...
·家长注意!孩子睡觉盖太多...
·广东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
·暑期就诊高峰背后:运动不...
·热射病有何症状?如何预防...
开心一笑
·
量血压时常做这6件事?...
·
望梅止渴也能够引发肝脏...
·
女人绝经居然有好处 这3...
·
玩拼图、听音乐!11个习...
·
专家:减重手术效果好 ...
·
重视糖尿病前期, 莫让...
·
肝病新药!吉利德口服FX...
·
营养师的“双11”囤食清...
·
得了肾病综合征竟然是脚...
健康测试
 心理年龄测试  精神状态测试
 老人心理健康  紧张状况自测
体形
测试
体重:
公斤
身高:
标准
体重
食物
热量
五谷类,豆类 蔬菜类
水果类 肉类 蛋类 水产类
油脂类 奶类 糕点小吃
饮料类 糖类 茵藻类 全部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心血管系统 皮肤科
神经及精神难病 儿科 五官科
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 外科
结缔组织及免疫性难病 妇科

鼻咽癌 慢性咽炎 复发性口疮
白血病 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 高脂血症 骨质增生症
白癜风 白塞氏病 红斑性狼疮
脑积水 智力低下 脊髓灰质炎
脊髓炎 震颤麻痹 坐骨神经痛
肥胖症 高血压 胃下垂 胃癌
白内障 青光眼 荨麻疹 斑秃
硬皮病 酒渣鼻 银屑病 湿疹
艾滋病 尿崩症 尿石病 遗尿
习惯性流产 乳腺增生病 不孕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中风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精液异常症 阳痿  ……更多
  站内支持: 关于公司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领导关怀 - 使用帮助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兄弟站点: 生意宝 - 国贸通 - 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纺织网 - 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农业网 - 蔬菜网
浙江都市网 - 医疗器械网 - 红娘网 - China Medical Device - 糖酒招商网 - 卫浴网 - Toocle.com - ChinaChemNet - 医药招商 - 医药招商网
© 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