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冬春之交,乍暖还寒易发作冠心病和心梗。一些心血管病患者怕旧病复发或病情恶化,来到 医院要求输些活血化淤、疏通血管的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对此专家指出,这种预防措施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并不适宜,输液没有预防“心”病发作的功效,相反可能导致输液反应或过敏而发生严重后果。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 医院心内科专家齐向前主任医师指出,老年人心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在进展过程中使动脉弹性逐渐减弱、变硬、变脆,管腔逐渐变窄或出现斑块。在某些情况下,斑块还可能变得不稳定而发生破裂,并在破裂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等,一部分人同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而输液既不可能软化血管,又不可能清洗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稀释血液黏稠度,更没有消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危险因素的作用。
齐向前说,在 心脏病抢救治疗中建立静脉输液系统还是非常必要的。在发病的急性期输液能使药物直接进入静脉血液,有助于抢救和控制病情。但病情平稳时则没必要采取输液的方式,常规的药物治疗就足够了。与静脉输液相比,口服用药安全、方便、经济实惠,可以控制病情。对于冠心病和心梗的高危人群,如已患有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预防 疾病发作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习惯,如戒烟、戒酒、 饮食清淡、不暴饮暴食,规律作息等,并随时注意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对于曾有过心梗和中风的患者,还需常年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凝结药物。心血管病患者要定期到 医院体检,及早发现各种危险因素,尽早进行干预;用药千万不能采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方式,一些中老年患者一旦用药以后效果不错,过一段时间会自行停掉,这是非常不好的。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定期到门诊复查。还需注意的是,心血管病患者不提倡静养。因为预防 心脏病发作需要适当的 运动。每个星期 运动三到五次,每次30至45分钟,以快步走等有氧 运动为主。(刘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