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光眼协会和世界青光眼患者协会共同发起,将 2008年3月6日定为首届世界青光眼日。针对这一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 医院副院长孙兴怀教授表示 ,虽然青光眼的视觉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 ,但是只要及时发现并就医 ,就可以控制神经的萎缩进程 ,使患者保存一定的 视力。
青光眼是由于眼球内压力超过一定限度 ,压迫视觉神经造成视觉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视野缩小或缺损,发病和治疗非常复杂,往往严重影响 视力而导致失明。它可以急性发作,患者视力能在数小时内从1.5下降到只能看到模糊手影,也可能慢性发作,患者在毫无知觉下单眼已经失明。在现代医学条件下,青光眼的视觉神经损伤还是不可能被逆转的。
专家指出,防治青光眼关键在于及时发现视力下降等患病征兆。急性发作患者可能伴随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在3至4小时内及时控制眼压一般不会导致太严重后果,6小时后往往很难挽回。可惜,相当一部分患者被耽误、甚至错误地将其当成“小中风”等 疾病治疗。慢性青光眼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由于无特征性,常常与眼疲劳混淆,专家提醒,当单侧视力突然下降时要格外警惕青光眼的可能性。
我国青光眼的患病率在1.5%到 2.5%, 女性患者多于 男性,急性患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青光眼具有家族聚集性,此外,近视 、糖尿病 、眼底出血 、自身免疫性 疾病等都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青光眼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工作压力大 、生活无规律导致的焦虑 、忧郁都是青光眼的触发因素。
孙兴怀教授建议,普通人群应该每两年进行一次包括眼压测试在内的较为全面的眼科检查。对具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易感人群,则应该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