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 名医生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南京某三甲 医院重症ICU医生陆华这段日子经常问自己的一句话。当了几年的医生,他感觉越来越忙、越来越累、越来越没有激情。有这种感觉的不止陆华一人,南京脑科 医院的张宁副院长带领研究生王慧用将近两年的时间来调查医生的职业倦怠问题,结果发现在740名被调查的医生中,完全没有职业倦怠的医生仅仅只占23%。
典型案例:ICU医生的一天:真累
采访陆华时,他刚刚在急匆匆地抢救一个车祸濒死病人时扭伤了腰,看情形,他伤得不轻,坐着时得用手撑着腰,走路就更困难,得扶着墙角一点一点地往前挪。但即便如此,他也得留在医院里。陆华这样描述他的一天:早上8点上班,但一般7点40分前就到医院交接班,先把病房里几个病人的病情简单问一圈;8点开始组织查房,住在ICU里的病人病情都是非常严重的,病人的每一个指标都要仔细考虑到;查完房后,便是制定病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因为如何治疗关乎病人的生命,所以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考虑,中午也不例外。
这期间除了观察病人的情况外,随时都要准备抢救、接收新的病人。到晚上七八点钟,好不容易下班回家了,可连句话都顾不上和家人说,就得接着赶晋升的论文、看各种各样的最新资料……一天能睡三四个小时就很幸运了。“现在想来,当一 名医生究竟是为了什么?!有的病人病情重,却不愿意合作,病人无故欠费,扣的却是自己的工资,真累!真累!真的累!”
调查数据:77%医生产生倦怠感
王慧告诉记者,她和导师从2006年就开始着手这个课题了,这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她调查了740位医生,“主要是南京二级、三级医院的医生,苏北和无锡、苏州只占很少量的部分,各个科室的都有”。
怎么知道面前的白大褂已经对目前的职业有了倦怠?“我们有一个专门的量表,回答上面的问题,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被调查者是不是有职业倦怠,以及他的倦怠处于哪个阶段。”王慧告诉记者,他们的这个量表是以国外相关研究为基础,汉化过来的专业量表,“是适用于中国人的,信度和效度都是比较高的。”
王慧说,调查出来的结果,让自己都感到吃惊,“轻度职业倦怠的医生占总人数的32.2%,中度的占36.8%,重度的占8%,也就是说只有23%的医生完全没有职业倦怠。”
原因更多和大环境有关
正常情况下,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但在调查中,王慧惊奇地发现,医生这个群体在前两个方面表现非常明显,而在“成就感低”这一点上的表现却是相反的,“成就感并不低”。
“成就感?主要的表现是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或转行。”然而王慧调查后却发现,或许和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有关,他们的成就感并不低,“尤其是当病人获救后,他们有很高的成就感。”
王慧说,她通过研究发现,导致医生职业倦怠最主要的还是社会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影响。“社会层面,受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而组织层面,主要指的是医疗机构管理上的问题。”王慧说,正是这两者,使得医生的工作负荷非常大,“教学、科研、临床、实验,一个都不能少”,但医患关系的紧张却使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尊重。
倦怠十大高发职业
有机构通过大量案例调查和分析发现,以下十个职业最容易发生职业倦怠。
No.1护士
上榜理由:
No.2公务员
上榜理由:
◆工作程序重复枯燥◆晋升受限
No.3教师
上榜理由:
◆工作重复性高◆工作压力大
No.4 IT工程师
上榜理由:
◆工作压力巨大◆淘汰几率高
No.5记者
上榜理由:
◆考核压力大◆梦想缺失
No.6警察
上榜理由:
◆社会舆论◆职业安全系数低
No.7零售员
上榜理由:
◆工作重复性高◆没出息
No.8市场营销人员
上榜理由:
◆压力巨大◆市场流行的竞争手段畸形
No.9金融工作者
上榜理由:
◆工作繁重◆满意度低
上榜理由:
◆是客户的心理垃圾桶
八大良方解决职业倦怠
1.换个角度,多元思考: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
2.休个假,喘口气。
3.适时进修,加强实力:职业倦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能力恐慌”,这就必须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油。
4.适时 运动:减压绝佳方法, 运动能让体内血清素增加,不仅助眠,也易引发好心情。
5.寻找人际网络:除了同事,要有其他可谈心的人际网络,否则容易持续陷入同样思维模式,一旦有压力反而很难舒解。
6.说出困难:工作、生活、感情碰到困难要说出来。
7.正面思考:把工作难关当作挑战,不要轻视自己,要多自我鼓励。
8.幽默感:别把老板、主管、同事的玩笑想得太严肃,职场和谐很需要幽默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