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南京市民李女士的儿子刚出生三天,就因不明原因黄疸而死亡。上周,李女士在南京市妇幼 保健医院又诞下一个女婴,而专家发现由于李女士是稀有血型,所生下的宝宝极有可能再次因溶血性黄疸死亡。要想救活宝宝的命,必须在一出生时进行全身“换血”。为此,南京市妇幼 保健院儿科,在宝宝出生11小时后,为她成功“换血”,从死神手中抢回了这条小生命。
婴儿刚出生:查出母亲是“熊猫血” 宝宝可能溶血致死
了解到李女士的情况后,宝宝一出生就被迅速送到 医院儿科,儿科医生快速查体后即抽血送检宝宝血型,并立即送血至省血液中心。半小时后,血液中心告知小儿溶血试验三项均为阳性,需进一步验证母亲血型。
又过了一小时,母亲血型终于出来了。原来,母亲是一比较少见的RhEe血型,若胎儿血进入该种血型母亲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E抗体”,再通过脐带的血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引起小儿红细胞致敏,而出现溶血反应,因此宝宝会出现溶血性黄疸。
出生3小时:宝宝皮肤开始发黄 争分夺秒准备换血
据南京市妇幼 保健院儿科韩树萍主任介绍: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病一般第一胎可能不会发病,但是随着怀孕次数越多,发病几率越大。李女士因为已分娩过一小儿,这一胎发生溶血的几率就更高了,但也并非不治之症,主要是小儿一分娩后就需尽早“换血”。韩主任介绍,换血疗法是患儿严重溶血时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通过换血可达到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疽发生;纠正溶血导致的贫血,防止缺氧及心功能不全。
这时宝宝出生已3小时,宝宝的皮肤已开始发黄了,对于宝宝来说,尽快进行换血是治疗的最佳办法,但由于母亲血型较少见,且血站对找到的血源要进行红细胞洗涤,这均要时间。专家组一方面对宝宝采取其他的治疗措施,一方面紧急与血库联系,做好换血前准备。
出生11小时:宝宝成功“换血” 皮肤重新变白
到宝宝出生11小时,血站的配血送到了儿科病房门口,专家组和检验科人员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状态中,进行换血前的各项检查。而宝宝这时的血清胆红素已近200ummol/L,血红蛋白已下降至86g/L(出生时为158g/L),情况十分危险。
换血开始后, 宝宝的血顺着动脉血管流淌出来;同时,不含E抗体的新鲜血也顺着宝宝的一根静脉通道缓缓的注入宝宝的体内,宝宝的血在一点点被替换掉。换血中,医务人员一直监测着宝宝的生命体征,检验人员也一直在忙碌着检测宝宝换血过程中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等,历时2小时余宝宝换血顺利结束,宝宝的皮肤也变得白皙了。在随后的监测中宝宝情况比较稳定,未再出现明显的黄疸,并将于近日出院。(孔晓明 于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