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手足口病发病态势平稳,继续呈散发、可控状态。上海市卫生局昨天(5月20日)发布消息称,自5月12日-18日,上海市共上报手足口病2138例,较上一周有小幅上升,目前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据市卫生局介绍,在报告病例中,1—6岁 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郊区和城乡结合部发病数高于中心城区,外来人口发病率高于上海市居民。上周上海市出现三起小范围的手足口病疫情暴发,病例数在10例左右,市、区有关部门及时落实防控措施,未出现疫情蔓延。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81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检测结果为EV71感染27例,柯萨奇A16感染10例,上述37例病例临床症状与其他病例无明显差异,症状较轻微。
针对手足口病发病特点,上海市将继续加强防控工作,重点落实各级各类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防控,继续加强对 幼儿的晨间检查,做好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鉴于散居 儿童发病数有一定增加
,上海市还将进一步加大社区和居民家庭的 健康宣教力度,防止成人隐性感染,再将病毒传染给 儿童。
运用清热解毒、生津化湿等传统的 中医中药方式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感染。昨天,上海市卫生局发布了《上海 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指南》。
按照上海市防治手足口病工作要求,市 中医药学会多位专家经过认真讨论,制定了《上海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指南》。记者从《指南》中看到,手足口病属于 中医“温病”范畴,运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化湿功能的中药,适用于 幼儿易感人群的预防。
据上海市 中医医院院长虞坚尔教授介绍,在预防手足口病时,市民可服用双黄连等中成药,食用米仁粥、银花茶、金银花露等。在加强儿童预防时,家长可用适量菖蒲、藿香、白芷、艾叶制作香袋,给孩子佩带胸前。此外,对已经感染手足口病患者,《指南》根据病症轻重,也分别制定了中医药治疗方案。
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