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正在召开的 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的学术报告会上了解到,听障学生的体育教学也要讲究技巧,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 心理障碍,施以不同“ 运动处方”,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也可助其改善不良和消极 心理。
这一报告的题目为《运动处方教学对听觉障碍学生心理 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组长 、武汉体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谢雪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少听障孩子存在急躁 、退缩 、盲从 、多疑 、主观片面等消极个性特征,而目前我国对听障学生心理 健康干预的研究还不够。
谢教授介绍说,“运动处方”是以身体运动为手段,为改善、完善身体某一部分或某一些器官的功能或调剂心理障碍而实施的有针对性的系列练习方法。
据介绍 ,研究人员对武汉市两所聋哑学校的高一学生实施了对比实验:为一个班的学生开出包括健身操舞蹈、球类、游戏、身体康复练习和健身跑在内的运动处方;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则作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经过8周的运动处方锻炼 ,实验组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下降 ,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几乎没有变化。谢教授说,这说明运动处方对听障学生的心理有积极影响。
谢教授介绍说,对听障学生实施运动处方要因人而异、讲求方法,各项运动要科学选配组合,灵活运用,还要及时调整方案。具体来讲,经常焦虑的学生可选择趣味性强、不受身体条件限制、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普及性、促进心境愉悦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跳绳;孤僻、怪僻的学生选择集体活动游戏更好,如篮球、接力赛等;急躁、易怒的学生可选择愉悦身心、调整情绪、舒展精神的项目,如健身操、舞蹈等;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可选择技术难度低、重复次数多的项目,如游戏、跑步等。
谢教授建议,上述运动处方不仅适用于听障 儿童,也可被其他人群采用以治疗心理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