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1.病毒性感冒
取穴:膻中。
治法:以上等艾绒,制作成底面直径为2cm,高为2.5cm锥状艾炷,放在附子饼上置于膻中穴,待艾炷燃及一半时点燃另一炷备用,每次灸3壮,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每日灸治 1 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均嘱咐。
疗效:共治疗38例患者,在灸疗期间均未服用或注射任何中西药物,结果:痊愈30例,好转5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率为92%。
2.桥本甲状腺炎
取穴:分二组。① 大椎、肾俞、命门;② 膻中、中脘、关元。
治法:上述穴位每次取 1 组,两组穴位交替。肾俞双侧均取,采用隔附子饼灸。每次每穴灸 5 壮,每壮含纯艾绒2g左右。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治疗 1 次,以5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疗效:采用上法治疗3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对B细胞产生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艾灸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OKT+4/OKT+8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分泌甲状腺抗体的水平都明显下降,而且两者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显示艾灸可能是通过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关系来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从而达到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目的。
3.痛经
取穴:分为二组。① 关元、石门;② 次髎、 中极。
治法:每次选 1 组穴,二组穴位交替使用。将艾绒制作成锥体状底径约1cm之艾炷,以1枚置于附子饼中心,点燃后安于所选穴区行灸,艾炷燃尽更换,如热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将附片提起数秒后放下。一般情况下,每次灸 3 壮,以穴区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每周3次,1个月为1疗程,月经来潮时停止灸疗。以治疗3个月为准。如为虚性、寒性痛经,宜灸至灸处皮肤红晕直径达5cm以上,中央微现泛白透明时停用,覆以消毒敷料,胶布固定。数小时后灸处即起水泡。由小而大,直径可达1~3cm。水泡待自行吸收。本法每周 1 次。治疗时间在经前10日左右。亦以一月为一疗程,三个疗程为准。
疗效:以上法共治35例,结果: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