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
1.胃痛
周××,男,40岁,已婚,干部。患者于1989年6月因胃脘不适,泛吐清水,不思饮食前来针灸。症见面色不华,四肢倦怠欠温,胃脘阵痛喜按,舌苔薄白,脉沉迟。诊断为胃痛(虚寒症)。取中脘,用药包垫施灸,10min后觉有一股暖流钻入腹部,顿觉轻松,半小时后手足开始转温,腹感饥饿,胃痛全消。
2.月经不调
项 ××,女,27岁,已婚,工人。1990年3月7日初诊。患者结婚3年不孕,长期月水不调,先后不定期,经妇幼保健院中西医治疗,效仍不显著,每次来潮量少,行经不畅兼有少腹疼痛,经临之际感觉寒冷。舌淡苔薄白,诊脉沉紧,此为寒气客于胞宫致冲任寒凝气滞不畅。用上法药包垫施灸阴交、关元各7壮;阴交穴3壮后,患者自觉有股暖流往少腹里钻向下直达胞官,关元穴灸疗5壮后 经水随接而来,第2日复诊自诉量多从未这样通畅,仅此1次脉见和缓,连续2个月经期正常,次年生一男孩。
3.颈椎病
蔡××,女, 42岁,已婚,于1989年7月21日初诊。患者近年来时有项强酸痛伴呕吐头晕现象,近几日炎热,风扇下睡觉颈项不能转侧仰俯,活动受限,左手伴有不适感。X线摄片示c4 ~6骨质增生,诊断为退行性颈椎病变。采用温经骨刺灸疗膏敷垫施灸,按上法取穴结合针刺,30min后颈项开始轻松,可以慢慢活动,连治3次能转侧仰俯,临床症状消失,至今未见复发。
4.纤维瘤
何××,女,59岁,退休。1990年6月6日初诊。患者项后皮下有包块2年,枕骨区头皮出现麻木,耳背至面肌不适,烦躁,头昏。症见项部皮下4cm×7cm大包膜,形如半个鸭蛋,无痛感,经××医院穿刺检查诊断为纤维瘤。依照上法取穴,以祛痰散结为主。先针刺局部和相关穴位,再用药包垫施灸,包膜局部透出重重湿气,患者感到非常舒适轻松,4次后明显松软开始缩小,一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包膜块缩为2cm×4cm,连续治疗21次,包块基本消失,至今未见复发。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凤岗。雷火针新法临床应用 上海针灸杂志 1994;13(3):120。
[2]郭朝印。中风神灸药条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陕西中医1989;10(11):516~518。
[3]马泽云。太乙雷火神针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中国针灸 1997;17(4):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