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蒿的栽培技术 |
青蒿是一种草本药材,为菊科艾属植物,植株高度15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0天左右。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 |
|
|
|
砂仁的栽培技术 |
砂仁又名春砂仁、阳春砂仁、西砂仁、缩砂蜜等,为姜科植物阳春砂仁及缩砂仁的干燥果实。系常用中药材之一,全国年销售量 50万公斤左右。实践证明,做好砂仁秋冬季田间管理工作,是确保来年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砂仁秋冬季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
|
|
|
金银花栽培技术 |
金银花为忍冬科多年生灌木,在全国各地都能生长,在零下35~40℃不受伤害。 |
|
|
|
适合三伏套种的药材 |
中国中药资源丰富,品种众多,生长习性又千差万别,农谚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而这种高温多雨季节正是丹参、夏枯草、半枝莲等药材与高杆作物套种的最佳时间。在三伏套药既能有效节约土地又有利于粮食与药材生长,值得推广。 |
|
|
|
白芷的高产栽培技术 |
白芷,又名香白芷、香芷,为常用辛温解表类中药,在我国南北地区广泛栽培,常见的品种有兴安白芷、库页白芷、川白芷、杭白芷等。白芷喜温和湿润、光照充足的气候环境,主根粗长,入土较深,宜栽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其栽培管理技术如下: |
|
|
|
五味子的栽培技术 |
北五味子来源于木兰科五味子属五味子的成熟干燥果实,其植物为多年生落叶木质攀援藤本植物,木质藤茎长达8~10m,野生于林间、林缘,攀树木生长,每年花期5~7月份,果期8~10月初,采摘其穗状红色成熟浆果入药。 |
|
|
|
蛤蚧的科学饲养 |
蛤蚧又名仙蟾、大壁虎。属爬行纲蜥蝎目壁虎科壁虎属。蛤蚧体呈长圆形,背腹略扁,皮肤粗糙,体重60~80g,有的达100g以上,体长12~16cm,尾长10~14cm。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贵州、江西、福建、台湾等省区。蛤蚧是目前国内外市场较为紧缺的贵重药材。临床表明,蛤蚧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补肾强身作用。多用于肺虚喘咳、痰中滞血、肾虚阳痿、尿频、五更泄泻等症。 |
|
|
|
旱半夏的栽培技术 |
旱半夏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玉果,以块茎入药,为常用中药材。由于其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上市量不足,近年来市场供求出现较大缺口,阶格一路走高。因此,发展旱半夏生产前景广阔。 |
|
|
|
|